當前位置:首頁 » 手錶類型 » 美國發明的自動機械表

美國發明的自動機械表

發布時間: 2022-11-28 15:49:47

Ⅰ 手錶中的"AUTOMATIC"是什麼意思

手錶中的"automatic"是自動機械表的意思。

自動機械表是普通機械表的改良升級,在手錶機芯中加入了一個擺陀。當我們佩戴自動機械表時,擺陀會因手臂的擺動而旋轉。在旋轉的過程中可以實現為發條上鏈的效果,從而實現了自動上鏈的功能。

自動機械的歷史可以追述到1770年。當時瑞士製表大師伯特萊發明自動機械表,率先用於懷表上,而後該設計更經寶璣改良。到了1923年,馬恩島的英國人夏活,發明自動機械手錶。

(1)美國發明的自動機械表擴展閱讀:

自動機械手錶需要適當的活動量,才能使其持續上條,保證正常運行。如果您不能保證每天佩戴八小時以上,或者運動量不夠。請將柄頭旋轉20-30次,保證發條有足夠的動力使手錶正常運作。

永遠分秒不差的手錶實際是不存在的,無論機械表還是石英錶都有一個誤差范圍,而這范圍因國家和地區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講,機械表、自動機械表只要在上滿弦的情況下,走時每天慢不超過30秒,快不超過30秒就基本符合標准。

Ⅱ 機械手錶發展史介紹

一二七O年前後在義大利北部和南德一帶出現的早期機械式時鍾,以秤錘作動力,每一小時鳴響附帶的鍾,自動報時。一三三六年,第一座公共時鍾被安裝於米蘭一教堂內,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里,時鍾傳至歐洲各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的教堂紛紛建起鍾塔。
不久,發條技術發明了,時鍾的體積大為縮小。一五一O年,德國的鎖匠首次制出了懷表。當年,鍾表的製作似乎僅限於鎖匠的副業,直到後來,對鍾表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鍾表技藝也日益復雜,才出現了專業的鍾表匠。
一八O六年,拿破崙之妻、皇後J.約琵芬為王妃特製的一塊手錶,是目前知道的關於手錶的最早記錄。這是一塊注重裝飾、被製成手鐲狀的手錶。當時,男人世界裡鳳行的是作為身分、地位象徵的懷表,手錶則被視作是女性的飾物。
一八八五年,德國海軍向瑞士的鍾表商定製大量手錶,手錶的實用性獲得世人的肯定,逐漸普及開來。
本世紀初。ROLEX(勞力士)的前身——WILSDORF&DAVIS公司推出銀制紳士表和淑女表,大獲成功,帶動了各家鍾表廠商競相研製開發手錶。當年就以懷表技藝聞名世界的瑞士,在手錶製作方面也一馬當先,ROLEX在一九二六年就開發出完全防水型的手錶「ROLEX OYSTER」,一九三一年又率先將自動上發條的手錶「OYSTER PERPETUAL」推向市場。LONGINES(浪琴)公司也不甘示弱,其研製的精密航空鍾與美國飛行家林德伯格一起飛渡大西洋,名聲大振。一九二九年,推出帶秒錶功能的手錶「CHRONOGRAPH」,翌年又在此基礎上開發出飛行用精密手錶「CHRONOMETER」。
六十年代末,機械手錶史掀開了新的一頁:一九六九年,日本精工手錶公司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塊石英電子手錶,日誤差縮小到零點二秒以內。一九七二年,美國的漢密爾頓公司發明了數字顯示手錶,馬達和齒輪從手錶中消失了。
手錶製造業新技術層出不窮,機械手錶卻並未壽終正寢,產量雖然大減,製造技藝卻得以保存。特別是瑞士的鍾表廠家,在石英手錶獨占鰲頭的今日,仍對機械手錶情有獨鍾,堅持生產高檔機械手錶,並源源不斷地輸往世界各地。

製表技術之所以停滯不前,要歸因於12世紀金人入侵,蘇頌出色的古鍾被毀,結果,傳統製表學問輾轉失傳。此外,蒙古人入主中土後,僅讓占星術繼續發展,以保國運,其餘所有有關計量時間的學問,都一概漠視。
最早一批從歐洲傳到中國的時鍾,是由耶穌會教士引入的,他們以傳揚基督信仰,建立天國為志,早於16世紀中葉就來到中國了。他們迅即了解到,可以藉著傳揚西方累積的科學知識來達到宣教目的。他們成功掌握了帝王的口味,在其後的兩個世紀中,介紹了很多天文學家、醫生、畫家和製表匠到朝廷來。
第一個洋鍾是在1582年運入中國的,並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獻給總督陳瑞。
1601年利瑪竇(Matteo Rici)神父到中國,得到萬曆皇帝款待。利氏進貢了一座有驅動墜的鐵鍾,它每小時發聲四次;鍾身置於木櫃內,櫃身刻有龍飾,以鷹嘴指示用漢字寫成的時間刻字。
洋鍾大受歡迎,並不是因為中國人對於時間精確與否極其關注(以當時的技術也根本未能做到非常精確),而是因為鍾表新奇鮮見,遂一時成為天子和朝廷中人爭相談論的東西。
1912年以前,中國人仍以「更」(兩小時)來劃分一天的時間,而每更分為100個時段,每段一分鍾;西歷則每天分為24小時,共96個刻鍾,每刻鍾15分鍾。可見兩者並無相關之處。
17世紀以後,耶穌會教士開始起用中國工匠造鍾。利瑪竇神父本人,就連同兩位本地工匠造了一個銅鍾,可以每隔兩小時(一更)報時一次。
1630年,來華二十二年的耶穌會神父阿爾瓦羅·塞梅多(Alvaro Semedo)說:「中國人極欣賞西洋的機械技術。他們懂得造桌鍾。假使他們的工資跟西洋的匠師一樣高,他們可以做得更精巧。」由此可見,天才無經濟支持,也無用武之地。
中國宮廷的造鍾坊是乾隆年間(1736-1795)建立的。監督的沙林(Chaler)神父,轄下有差不多一百名奴僕。
接近1810年的時候,有幾份報告提到當時在廣東省售賣時鍾的西方商人,說他們慘淡經營,原因是要面對來自本地產品的競爭——它們可以以低一半的價錢出售啊。
到了18世紀,清廷所見的鍾,無不手工精巧,而且鑲嵌了華麗耀目的寶石黃金,都是西方使節爭相敬贈,以取悅天子的。為了出奇制勝,獻上的表更益發珍貴。於是,更多具代表性的造洋鍾技術得以在中國流傳,廣為人知。
1811年,法國駐北京的領使寫信給拿破崙,他說:「現在到華的外國使節,都手持奉獻,上貢成應盡之禮,然因漢人對於藝術美感的機械作品,未能欣賞,每多隻將之堆放在宮中倉庫。我國正動干戈,所獻之禮,宜由陛下工房之所出,設計輕巧,方便使吏攜帶。
鍾表貿易一向給駐扎在廣東省的海軍將領壟斷,然而因大量貨品充斥湧入,不久,此門生意也變得甚難經營。
1824年,寶威(Bovet)兄弟從瑞士到廣東經商,復興了鍾表業。當時,寶威的手錶是在納沙泰爾(Neuchatel)的弗勒里耶(Fleurier)生產;時至今日,這些地方仍然是製表的中心。
1840年,寶威兄弟率先為自己的產品採用了中國的商標名稱,叫做「寶嘩」或「播威」,都是從「寶威」字音譯而來的。直至20世紀之初,這牌子仍然深受歡迎。
同時,中國人也開始輸入歐洲的游絲發條,然後以合理的價錢,生產日常使用的表。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歐洲,反從亞洲,特別是香港,輸入很多製表用的石英。
總括而言,中國人最初對入口的洋鍾是不感興趣的。第一,因為東西方計算時間的方法不同;第二是中國人不像洋人般要求時間精確;最後,因為交通和氣候因素不利精細的機件操作。洋鍾吸引之處則於在精巧的設計,美觀和名貴的裝飾,中國宮廷視這種貴重的禮品如珠寶首飾,或是一些自己會動的小玩意。

Ⅲ 自動手錶最早是什麼時間生產的

1770年,瑞士製表工匠伯特萊發明自動上弦功能,用於懷表上,而後該設計更經寶璣改良。

1923年,英國人夏活,發明自動機械手錶,但擺陀只能300度擺動。

1930年,勞力士、寶麗爵改良出能 360 度旋轉的擺陀,上弦效率提高,從此自動機械手錶開始流行起來。

Ⅳ 機械手錶的原理是誰發明的

機械表(mechanical watch )通常可分為下列兩種:手動上鏈及自動上鏈手錶(AUTOMATIC)兩種。這兩款機械的動力來源皆是靠機芯內的發條為動力,帶動齒輪進而推動表針,只是動力來源的方式有異。手動上鏈的機械表是依靠手動擰動發條作動力,機芯的厚度較一般自動上發條的表薄一些,相對來說手錶的重量就輕。而自動上鏈的手錶,是利用機芯的自動旋轉盤左右擺動產生動力來驅動發條的,但相對來講手動上鏈手錶的厚度要比自動上鏈的小一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士兵為了看錶方便,把表綁扎固定在手腕上,舉起手腕便可看清時間,比原來方便多了。1918年,瑞士一個名叫扎納·沙奴的鍾表匠,聽了那個士兵把表綁在手腕上的故事,從中受到啟發。經過認真思考,他開始製造一種體積較小的表,並在表的兩邊設計有針孔,用以裝皮製或金屬表帶,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從此,手錶就誕生了。

Ⅳ 手錶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手錶是盡人皆知的日用品,人類第一塊手錶問世至今已200周年。手錶的原創者既不是瑞士的鍾表匠,也不是鍾表商,據考證,其原創者竟是八桿子打不著的法蘭西皇帝拿破崙。1806年,拿破崙為了討皇後約瑟芬的歡心,命令工匠製造了一隻可以像手鐲那樣戴在手腕上的小「鍾」,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塊手錶。此後一段時期,懷表依然是男人身分地位的象徵,手錶則被視作女性的飾物 。

人類究竟從何時開始,有了「時間」的概念?
人類的遠祖最早從天明天暗知道時間的流逝。大約六千年前,「時鍾」第一次登上人類歷史的舞台:日晷在巴比倫王國誕生了。古人使用日晷,根據太陽影子的長短和方位變化掌握時間。距今四千年前,漏刻問世,使人們不分晝夜均可知道時間。而鍾表的出現,則是十三世紀中葉以後的事。
一二七O年前後在義大利北部和南德一帶出現的早期機械式時鍾,以秤錘作動力,每一小時鳴響附帶的鍾,自動報時。一三三六年,第一座公共時鍾被安裝於米蘭一教堂內,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里,時鍾傳至歐洲各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的教堂紛紛建起鍾塔。
不久,發條技術發明了,時鍾的體積大為縮小。一五一O年,德國的鎖匠首次制出了懷表。當年,鍾表的製作似乎僅限於鎖匠的副業,直到後來,對鍾表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鍾表技藝也日益復雜,才出現了專業的鍾表匠。
一八O六年,拿破崙之妻、皇後J.約琵芬為王妃特製的一塊手錶,是目前知道的關於手錶的最早記錄。這是一塊注重裝飾、被製成手鐲狀的手錶。當時,男人世界裡鳳行的是作為身分、地位象徵的懷表,手錶則被視作是女性的飾物。
一八八五年,德國海軍向瑞士的鍾表商定製大量手錶,手錶的實用性獲得世人的肯定,逐漸普及開來。
本世紀初。ROLEX(勞力士)的前身——WILSDORF&DAVIS公司推出銀制紳士表和淑女表,大獲成功,帶動了各家鍾表廠商競相研製開發手錶。當年就以懷表技藝聞名世界的瑞士,在手錶製作方面也一馬當先,ROLEX在一九二六年就開發出完全防水型的手錶「ROLEX OYSTER」,一九三一年又率先將自動上發條的手錶「OYSTER PERPETUAL」推向市場。LONGINES(浪琴)公司也不甘示弱,其研製的精密航空鍾與美國飛行家林德伯格一起飛渡大西洋,名聲大振。一九二九年,推出帶秒錶功能的手錶「CHRONOGRAPH」,翌年又在此基礎上開發出飛行用精密手錶「CHRONOMETER」。
六十年代末,機械手錶史掀開了新的一頁:一九六九年,日本精工手錶公司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塊石英電子手錶,日誤差縮小到零點二秒以內。一九七二年,美國的漢密爾頓公司發明了數字顯示手錶,馬達和齒輪從手錶中消失了。
手錶製造業新技術層出不窮,機械手錶卻並未壽終正寢,產量雖然大減,製造技藝卻得以保存。特別是瑞士的鍾表廠家,在石英手錶獨占鰲頭的今日,仍對機械手錶情有獨鍾,堅持生產高檔機械手錶,並源源不斷地輸往世界各地。

Ⅵ 自動機械表的歷史溯源

1770年,瑞士製表大師伯特萊發明自動機械表,用於懷表上,而後該設計更經寶璣改良。1923年,馬恩島的英國人夏活,發明自動機械手錶。1930年,勞力士、寶麗爵基於夏活的設計,改良出能 360 度旋轉的擺陀,原設計的擺陀只能以 300度擺動。如今,越來越多的品牌推出了很多負載功能的自動機械表,它們不僅走時精準、外觀優美、功能繁多,而且大多數都採用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如新材料硅在表中的應用,如精工將石英技術與改進的機械技術相結合生產的Springdrive系列,如獨立製表人們將發條立體化從而產生更強有力的扭力,飛亞達的航天表可以在宇宙微重力下完成自動上弦。這些都是根據科技的發展從而不斷創新的。明天自動表的發展將更完美。

Ⅶ 手錶分幾類 為什麼有的手錶不需要電池也可以動

按採用震盪器的不同,可將手錶分為:

(1)機械表:以機械式震盪器作調節的手錶;

(2)石英錶:以電子式震盪器——石英震盪器作調節的手錶。

此外還需靠表盤形式來計算和顯示時、分、秒。依顯示方式,又可將手錶分為:

(1)一般手錶:只顯示時、分、秒的手錶;

(2)復雜功能手錶:除時、分、秒外,還提供其它補充顯示功能的手錶。

不用上電池的手錶叫做自動機械表,而自動機械表是手動機械表的一種改良,自動上鏈機芯的動力是依靠機芯內的擺陀重量帶動產生,當佩帶手錶的手臂搖擺就會帶動擺陀轉動,同時帶動表內主發條為手錶上鏈,推動走時。

(7)美國發明的自動機械表擴展閱讀

歷史發展

世界上的第一隻手錶是於1868年由百達翡麗製造給匈牙利的Koscowicz伯爵夫人的,但這種形式的鍾表,在當時並不流行。

在1904年,經營珠寶的法國商人路易斯·弗朗索瓦·卡地亞想出了用皮帶及扣,將懷表綁在手上的方法,而這種綁在手上的懷表,就是現今的手錶。

1911年卡地亞正式將這種形式的鍾表商業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錶。自此以後,手錶便開始普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軍方意識到「免手提」腕錶的重要性,這才啟發了一般民眾對手戴腕錶的熱切需求。1926年,發明了第一塊自行上弦的腕錶。

隨後,瑞士對腕錶的進一步改進,就是把懷表所具有的計時、日歷、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加以微型化,而裝設於腕錶上。1952年在美國、法國和瑞士各生產出一塊電子表

1967年,納沙泰爾的電子鍾表中心開發出第一塊石英手腕錶,並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開始大量生產。自此,新的技術開始快速開發,不同品牌的手腕錶也開始迅速發展。

Ⅷ 機械表的歷史是什麼

機械表利用發條的能量。它們通過輪系(一組齒輪)和擒縱機構調節能量的釋放來計時。這只表的零件都是機械零件。一次上發條可以使表走四十個小時。有些設計可以在一圈上運行8到10天。為了使機械表長期工作,需要定期檢修。

機械表要追溯到彼得·亨萊因(Peter Henlein, 1480-1542)。零件的數量各不相同,但通常有130個或更多零件。一些機械手錶記錄月相,保持記錄日期和記錄時間在每天的基礎上。

當他們維修自動手錶時,他們會做什麼?你應該多久維修一次?

他們將給手錶重新上油,並檢查其密封性。每年都要檢查封條。自動手錶應每三至五年保養一次。

為什麼人們會買自動手錶?

就像人們買機械表是因為傳統和手工一樣,人們買自動表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當石英錶出現時,機械表和自動表就消失了。然而,大約十年前,這兩種類型的手錶開始流行,特別是在收藏家之間。

Ⅸ 機械表的發明時間

手錶的出現是人類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標志,它使整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間是一種度量衡單位,而手錶卻是劃分時間的工具,時至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如果沒有時間的刻度,如果沒有計量時間的工具,恐怕誰都無法想像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模樣。從第一隻手錶的面世起,手錶的創制及生產都基於一個簡單而機智的發明,這就是「彈簧」,它能夠收緊並儲存能量,又能慢慢地把能量釋放出來,以推動手錶內的運行裝置及指針,達到顯示時間的功能,手錶內的這種彈簧裝置被稱為主彈簧(Mainspring)。

瑞士鍾表業最早出現於16世紀中葉的日內瓦,製表業很快就風靡日內瓦,成為一門新興的、獨立的手藝。到16世紀末,日內瓦製表業就以其質量聞名。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日內瓦製表藝人決定組織並規范他們的行業,並於1601年創建了日內瓦製表協會,成為世界首家鍾錶行業協會。當時,表廠已多達500多家,這迫使一些人移至人口較為稀少的城鎮。日內瓦北部的汝拉山區逐漸成為製表藝人生活和生產的理想場所。1665年,在汝拉山區誕生了一個名叫Daniel Jeanrichard的人,他後來成為一名金匠,組織了鍾表生產部門。1741年他去世時,納沙泰爾汝拉山區已有了數以百計的鍾錶行。

早期的鍾表十分昂貴,只是皇室貴族用以顯示身份的奢侈品,其首飾的作用多於報時的功能。他們甚至煩厭每日多次去上發條,而且早期鍾表准確程度較差,直至16及17世紀因製表工藝的不斷改進,才提高了報時的准確性。1675年出現了一項技術的突破,就是「平衡」(balance)彈簧,此彈簧是用以調整傳統主彈簧因運行波動而產生的不平衡,加裝了此平衡彈簧終於使鍾表的准確度大大提高,一天的誤差不足五分鍾。

18、19世紀,製表技術開始突飛猛進,1690年第一隻雙行針的鍾表面世,1770年,Abraham-Louis Perrelet創造了「永久性」的鍾表,這就是現代可自行上弦手錶的先驅。1776年,第一隻有著三支指針的鍾表面世,確定了現代手錶的基本結構。1842年,Adrien Philippe發明了垂式上弦鍾表,此君也是著名的Patek Philippe手錶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在同一階段,製表業開始生產復雜的鍾表和引進特殊的部件如永久性日歷表及秒錶等。

18世紀的一位傑出的人士,Abraham-Louis Breguet (1747-1823),被譽為最偉大的製表匠。他生於瑞士的納沙泰爾,一生中的大部份時間卻身處法國巴黎,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前,他是最頂尖的鍾表匠,專門製造貴族化的珍貴稀有款式,供應皇室成員及貴族商賈。他有名的顧客包括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東瓦內特、拿破崙和約瑟芬,及美國的喬治華盛頓總統等。

當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法國社會及人民都處於動盪而紛亂的時期,Breguet如日中天的事業似乎就要因此而停頓,但不平凡的 Breguet運用他機靈及成熟的交際手腕,不久就與新政府的成員成為朋友,反而為他增加了另一批新的顧客。 Breguet的一項偉大發明就是「陀飛輪」(tourbi1on),此機械裝置可以補償鍾表在處於不同水平位置所產生的誤差,使鍾表走時更為准確,陀飛輪裝置是被高度推許的發明,現今只出現於頂級價格的手錶中。

Breguet同時還製造了一個可以連續運行60小時而不需上發條的鍾表,另一項發明是萬年歷(perpetual calendar)裝置,可以自動調節月份及年份,連閏月亦早已計算在內,此性能亦為現代手錶所樂於採用。從當時的技術來看,上述發明都相當先進。

Breguet逝世後,隨時代的轉變,一場無可阻擋的製表工業革命悄然降臨。經濟領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產量也隨之猛增。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蒸汽火車鐵路在英國誕生,隨後,新建的鐵路在歐洲及美洲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人們對於可攜帶的准確計時工具需求越來越大。鐵路把各地連接在一起,同時也帶來時間差異的問題,於是標准時區首先出現在美國,其後歐洲直至全世界都設立了時區標准系統,從事國際貿易及經常旅行的人士,都提高了對時間的重視,對鍾表的需求日益增加。1800年世界總產量達到二千五百萬只,其中瑞士鍾表佔了產量的三分二,超越了英國而領先世界。

19世紀,瑞士及美國的工廠已進行機械化大批量生產手錶。美國的 Waltham鍾表公司是其中的代表者。他們成為採用先進而精密的機械製造鍾表技術的先驅。美國鍾表高水準的成就甚至引起瑞士同行業的妒忌。但瑞士以其更精密、更先進的機械及技術、富於經驗的設計師及工人,終於擊敗了美國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瑞士製表的技術提供了多樣化的功能及設計款式。瑞士製表廠決心走向改革創新之路,提高產品檔資,對技術精益求精。例如百達翡麗(Patek Phi1ippe)就以歐洲皇室名字來命名其鍾表系列,推出了維多利亞女王型(Queen Victoria)、阿爾伯特王子型(Prince Albert)及其它名字響亮、型號獨一的鍾表,專供皇室、富商購買。

在進入20世紀時,瑞士引進了兩個偉大的表匠Pierre Frederic Ingold和Georges-Auguste Leschot發明的新技術,即可快速和精確生產帶齒輪的夾板和主夾板並發明了可替換的內部零件,為鍾表生產的規模化和標准化鋪平了道路。

到20世紀初,瑞士已經是世界鍾表業的領頭羊。這時腕錶開始流行,並逐漸取代懷表的地位,1906年,卡地亞(Cartier)應著名的飛行家Alberto Santos-Dumont要求,製造了一隻腕錶,使他在駕駛飛船途中,亦可方便地看時間。此一創新十分成功,卡地亞更於1911年正式生產Santos-Dumont型腕錶供應上流社會的人士,這是第一款公開發售的商業型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軍方意識到「免手提」腕錶的重要性,這才啟發了一般民眾對手戴腕錶的熱切需求。20年代未,腕錶的產量已大大超越了懷表,除了方便的因素外,可外露的特點更是顧容購買手錶時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由此推動了各式各樣的外觀設計以吸引顧客:正方形、蛋形、圓形,甚至三角形的設計紛紛出現,再加上各種特意的裝飾,手錶已成為一種令入眼花繚亂的商品。1926年,發明了第一塊自行上弦的腕錶,從1960年起,傳統的圓形表樣普遍受到接受。瑞士對腕錶的進一步改進,就是把懷表所具有的計時、日歷、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加以微型化,而裝設於腕錶上。

1952年在美國、法國和瑞士生產出第一塊電子表。1967年,納沙泰爾的電子鍾表中心開發出第一塊石英手腕錶,並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開始大量生產。自此,新的技術開始快速開發。

1970年代,由於太空及電腦科技帶動了人們對高科技的興趣,就像其他新興的科技產品一樣,石英科技開始主宰手錶工業,人們開始厭煩機械手錶需要每天去上發條,而工業界也有悲觀的人士認為機械手錶勢將沒落。結果到了70年代末,一些企業家開始察覺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些舊款的機械腕錶逐漸地在市場上消失,一兩年前不被一顧的舊表已靜躺在收藏家的保險箱里 。但不為人知的事實是:消費市場正在自行調節,為機械手錶的重臨醞釀條件。

以日本為代表的石英手錶對瑞士手錶工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在70年代中期,很多人都認為瑞士鍾表業已處於垂死掙扎的最後階段。由於各國的鍾錶行業都轉向電子計時技術,似乎只有瑞士鍾表業沒有搭上這班車,並感受到全面衰退的嚴重威脅。在身陷危境的25年裡,瑞士鍾表業從根本上進行了重整,並重新奪回了在70年代危機前的地位。

時勢造英雄,同樣也適用於瑞士製表業。1978年,瑞士鍾表業受到來自日本競爭的巨大壓力。 Ernst Thomke博士積極研究對策,他要求技術人員研製出一款比日本表更好、更纖巧的石英錶。六個月後,瑞士微電子集團(SMH集團)的表芯部門生產出一款只有2毫米厚的表樣原型,是當時世界上最薄的石英錶。最後生產出來的型號,更是減去了51個零件,表芯藏置於一個防水的膠殼內,而且防震、耐用、低成本,最重要的是價錢低廉,他們稱之為斯沃琪(Swatch),斯沃琪表一經推出,便風靡全世界,成為老少皆宜的產品,自此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手錶,直至今日。1998年,瑞士微電子集團乾脆把集團的名字改為斯沃琪集團。

80年代,收藏古董手錶的熱潮在世界各地全面爆發,著名的拍賣行更是專設部門處理這一新興業務。人們開始懂得去欣賞機械手錶的製作工藝、研究各個不同表匠的獨特發明、設計與及個人化的風格、鍾表的發展及歷史等。名廠及有特別功能的舊款式鍾表價格逐日飈升,新一代機械手錶的來臨已指日可待。

至80年代末,瑞士表廠開始生產一系列高價位的機械手錶,受到廣泛的歡迎,這一潮流遂得以逐漸壯大,一些結構復雜的機械手錶再次得到認同。如勞力士、百達翡麗這類公司一直信守只生產機械手錶的宗旨,經過石英錶熱潮的洗禮後,機械表銷量回升,重拾了昔日的尊貴地位。就像勃浪帕愛(Blancpain)手錶所自誇的那樣:「自1735年以來,世界上從來不曾有過一隻勃浪帕愛石英錶,日後為什麼要有呢?」

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戰勝競爭對手,瑞士製表業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取長補短,先後推出一系列技術新品。1979年,Ebauches公司/ETA公司生產出世界上最薄的表,僅0.98毫米;1982年,浪琴公司生產出高精確度的模擬石英錶; 1988年,瑞士Le Phare Jean d』Eve公司生產出第一塊不需要電池的自動石英錶,通過手腕的運動提供動力;1988年,ETA公司生產出世界上最復雜的石英天文計時機芯;1991年,Ronda公司開發出可使用20年的鋰碘電池石英機芯;1992年IWC公司生產出世界上最復雜的機械腕錶,共有750個零件,21種功能。

至此,瑞士製表業的出口呈穩定上升趨勢,從1985年的43億瑞郎增長到1997年80億瑞郎。其中成品手錶占據最大部分,約占出口總值的90%,其它10%分別為機芯、表殼、鬧鍾和大、小時鍾等。而塑料產品的數量超過了鋼產品,但從出口值計算,鋼產品占據出口額的一半多。

在過去的幾年裡,瑞士手錶生產數量的91%為電子表,只有9%為機械表。但是產品出口產值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機械表占總銷售值的48%,與電子表幾乎平分秋色。 一個普遍現象是:瑞士機械表經常以貴重金屬或寶石作為裝飾物,銷售對象是上層消費群體。從出口手錶的平均價格中就可看出這個理論的正確性:每塊瑞士手錶的平均價格為235瑞郎,而日本表的價格為23瑞郎,香港表的價格為9瑞郎。瑞士手錶出口價格高出世界手錶平均價格(54瑞郎)近4倍,從這個比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瑞士手錶的價值。

瑞士手錶銷售的足跡遍布全世界,瑞士手錶業95%的產品供出口海外,1997年,以價值計算,出口產品的39%銷往亞洲和大洋洲,36%銷往歐洲,15%銷往北美,6%銷往中東,3%銷往拉美,1%銷往非洲。

Ⅹ AUTOMATlC是什麼表

AUTOMATlC是一種手錶類型,不是指手錶的品牌。

automatic是自動的意思。在手錶上指的是全自動機械手錶。全自動機械表不用電池,因自動機械表須靠手臂的擺動而自動上弦,所以每天必須配戴八小時以上,才能確保計時准確。

自動機械表,是手動機械表的一種改良,在表裡加入了一個擺陀;當在佩戴時,表內的擺陀可因手腕的活動而旋轉,而達到上發條的效果。由於手腕的活動會為手錶持續上發條,因此自動機械表都有防止發條過緊的功能,以避免發條損壞。

(10)美國發明的自動機械表擴展閱讀

機械表通常可分為下列兩種:手上鏈及自動上鏈手錶(AUTOMATIC)兩種。這兩款機械的動力來源皆是靠機芯內的發條為動力,帶動齒輪進而推動表針,只是動力來源的方式有異。手上鏈的機械表是靠手動上鏈,機芯的厚度較一般自動上鏈的表薄一些,相對的整隻手錶的重量就較輕。而自動上鏈的手錶,是利用機芯底部的自動盤左右擺通而產生的動力來驅動發條產生勢能,但相對的手錶本的厚度會較一般的手上鏈手錶厚一些。

熱點內容
超級精靈手錶冰之魔窟窗戶怎麼擦 發布:2024-03-28 19:26:53 瀏覽:536
帝舵74033手錶多久停 發布:2024-03-28 18:56:39 瀏覽:295
手錶多了一個撥柄多少錢 發布:2024-03-28 18:56:29 瀏覽:486
手錶戴多少才最合適 發布:2024-03-28 18:40:06 瀏覽:754
首富腕錶 發布:2024-03-28 18:34:59 瀏覽:50
杜嘉班納手錶怎麼樣 發布:2024-03-28 18:34:54 瀏覽:1001
200多的智能手錶可以看視頻嗎 發布:2024-03-28 18:33:12 瀏覽:155
手機兒童手錶通知的app 發布:2024-03-28 18:25:39 瀏覽:577
凡刻手錶怎麼樣多少錢 發布:2024-03-28 18:23:37 瀏覽:31
叮當郎兒童手錶應該下哪一個app 發布:2024-03-28 18:18:42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