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錶圖片 » 特蕾莎手錶價格圖片

特蕾莎手錶價格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10 08:24:45

A. 特蕾莎珍藏干紅葡萄酒價格

西班牙特蕾莎是288

B. 希爾頓的詳細資料拜託了各位 謝謝

帕麗斯·希爾頓 全名:Paris Whitney Hilton 生於:1981年2月17日,美國紐約 星座:水瓶座 身高:173cm 體重:52kg 血統:帕麗斯 繼承了來自父親的挪威-德國血統以及來自母親的愛爾蘭-義大利血統,身上是4國混血。 三圍:34B-25-35 ◆口頭禪:「That is Hot」、「sexy」 ◆官方網站:http://www.parishilton.com/ ◆現有寵物:3隻博美狗(Dolce、Sebastian、Prince)與2隻吉娃娃(Tinkerbell[就是她在「拜金女新體驗」影集中隨行的那隻]、Bambi) ◆博客空間:http://www.myspace.com/ParisHilton ◆求學經歷:小學時曾到康乃狄克州的寄宿學校—肯特伯利學校(Canterbury School)就讀,隨後,轉學到紐約市上城西區的德威特學校(Dwight School),也曾到加州上流社區-雪曼橡樹區(Sherman Oaks)的巴克利學校(Buckley School)念過書。就讀高校期間曾擔任學校的啦啦隊。 ◆最喜歡的運動:高爾夫球 ◆最喜歡的顏色:粉紅色 ◆最喜歡的藝人:金發美女合唱團(Blondie)與該團女主唱黛柏拉哈莉(Deborah Harry) ◆最喜歡的沐浴用品:The Body Shop (美體小鋪) ◆最喜歡的歌手:Britney Spears、Madonna、Michael Jackson 個人簡歷 她是真人版的「百萬美元寶貝」、電視真人秀明星、傳記作家、模特、流行歌手、《花花公子》雜志的年度性感明星……接下來她最想干什麼? 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是希爾頓集團繼承人,妹妹妮基·希爾頓 (Nicky Hilton) 兩年後出生。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希爾頓姐妹從小就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的總統套房長期居住,曾經有人用一組數字描繪了她們的生活:童年時希爾頓姐妹的零用錢是每周100美元 (美國高中生每月的零花錢一般只有50美元),而且常常幾個小時就花完。 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長大後,高挑的身材,一頭飄逸的長金發,明眸皓齒,再加上年輕人的動感和活力,堪稱不少人心目中的美女。不過,美麗富有的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很有一些離經叛道。 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高中畢業後就再無心讀書,去當了模特,妮基·希爾頓 (Nicky Hilton) 也很快步姐姐的後塵,希爾頓姐妹雙雙在T台上出盡風頭,很快就成為「IT Girl」的代表。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的出位言行和出色的穿衣搭配為她掙足了關注,她的一舉一動無不被媒體和美國民眾關注,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是少女們的模仿對象,也是現代美國精神的最佳詮釋。 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還進軍了影壇和歌壇,和閨密妮可·里奇共同出演的真人秀節目《簡單生活》(The Simple Life),還出版了自己的同名唱片「Paris」雖然評價一般,但她似乎很是樂在其中。 2004年秋季,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出版了一本自傳體的書《繼承人自述:蒲式背後的一瞥》(Confessions of an Heiress: A Tongue-in-Chic Peek Behind the Pose),不僅收入了預付的10萬美元,還很快即成為《紐約時報》評的暢銷書。 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乘勝出擊,再度出版了一本作為設計師的自傳體書《繼承人日記:我的自白》(Your Heiress Diary: Confess It All to Me)。 希爾頓也算個國際知名人物了,有時候僅露一下面,就能大撈一把。她向記者講述,從拉斯維加斯到東京,僅靠在一些聚會上露露面,她就掙了50萬美元的「出場費」。她收到酬勞最大的一次露面,是最近一次在奧地利的出場經歷。「我不得不對觀眾說了一聲『HI』,然後告訴觀眾為什麼我那麼喜歡奧地利。」希爾頓到底為什麼那麼喜歡奧地利?「因為他們讓我對觀眾揮揮手,就給我100萬美元。」 現在,帕麗斯·希爾頓的名字有望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她打破的紀錄是:最莫名其妙躥紅的明星。《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一書編委會的發言人日前宣布,在不久前的一次讀者票選中,這位酒店繼承人成功加冕了「大眾最不喜歡名人」和「最被高估名人」這兩個頭銜。 設計產品 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和時尚設計界的合作范圍很廣,堪稱一位時尚先鋒人物了!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香水了。 ◎ 帕麗斯·希爾頓香水: 2004年開始,Parlux Fragrances 香水公司邀請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合作設計香水,相繼推出 Paris Hilton、Just Me by Paris Hilton、Heiress by Paris Hilton 等3款女士香水。由於推出後市場反應良好,2007年10月再度推出 Can Can by Paris Hilton,這是Parlux Fragrances香水公司和Paris Hilton 合作推出的第四款女士香水。 ◎ 帕麗斯·希爾頓美發產品: 2007年1月,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與 Hair Tech International 公司合作推出了接發產品品牌:DreamCatchers ◎ 帕麗斯·希爾頓鞋履品牌: 2007年8月,Paris Hilton 授權 Antebi 公司,推出鞋履品牌:Paris Hilton Footware,產品包括:細高跟鞋、厚底鞋、平底鞋、楔跟鞋以及運動鞋類。 ◎ 帕麗斯·希爾頓服飾品牌: 2007年8月,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新上了一個服飾品牌線,產品包括:上裝、外套、牛仔等,在洛杉磯Kitson精品店有售。 ◎ 帕麗斯·希爾頓與時尚酒類產品的跨界合作: 2005年,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授權 Fred Khalilian 酒吧連鎖品牌使用她的名字作為酒吧名。 2007年12月,Paris Hilton為 RICH Prosecco (一種聽裝的義大利泡沫酒品牌) 做廣告代言,華麗的金色形象受到稱贊。 ◎ 帕麗斯·希爾頓早期的時尚設計作品: 2004年以前,Paris Hilton 曾為著名的亞馬遜 (Amazon.com) 設計了一款珠寶品牌線。之前,帕麗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還曾為日本品牌 Samantha Thavasa 設計了一系列手袋。 唱片作品 《Paris》(首張同名專輯) 專輯語言:英文 發行公司:華納唱片 發行日期:2006年8月22日 1 Turn It Up 2 Fighting Over Me 3 Stars Are Blind 4 I Want You 5 Jealousy 6 Heartbeat 7 Nothing In This World 8 Screwed 9 Not Leaving Without You 10 Turn You On 11 Do You Think I'm Sexy 影視作品 1991 Wishman 2000 Sweetie Pie 2001 Zoolander 2002 Nine Lives QIK2JDG 2003 L.A. Knights Wonderland The Cat in the Hat 2004 Win a Date with Tad Hamilton! The Hillz Raising Helen 2005 House of Wax 2006 Bottoms Up (film) Pledge This! 2008 The Hottie and the Nottie Repo! the Genetic Opera Paris語錄 *「想要獲得快樂,就必須單身。」 *「我不喜歡人家說我是希爾頓家族的孫女,我喜歡人家叫我Paris。」 *「大家都覺得我很笨,但是,我比大多數的人都聰明。」 *「我覺得大家對我最大的誤解就是認為我是被寵壞的小孩,我不是那樣的小孩,我完全相反。」 *「一個女人,無論她的長相是怎樣,只要她擁有自信,她就很性感。」 *「如果你有張美美的臉,你就不必去隆個超大的假乳房來吸引眾人的目光。」 *「我知道人們會這樣評價我———『帕麗斯·希爾頓,她花錢買到了她想要的一切』。然而,打18歲起我就沒伸手向父母要錢。那些派對上的富家千金跟我可不是一個檔次的。我是個嚴肅的藝術家、生意人。我賺錢靠的是自己。」 *「等你75歲的時候,可能就沒辦法性感了。這是說,年輕人不會覺得你性感。但是你的老公和同齡人還是會這么認為」 *「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吸引人,沒人想要假的普拉達手袋,大家都想要貴得離譜的名牌限量版,當你覺得一個男人不夠尊重你而離開他的時候,他就會用盡所有手段來重新佔有你,甚至不惜歪曲真相。」 *「白皮膚 金頭發的偶像十年才出一次,象瑪莉蓮夢露,黛安娜王妃,現在的就是我。」 相關記事 2000年 開始大大小小的出席許多服裝活動,時尚女神Paris Hilton因此成為美國眾少女模仿對象,人們也記住了她的名字,號稱為美國街拍狗仔每天必拍的好萊塢明星。 2002年 真人秀《簡單生活》第一季DVD正式發行。 2003年 為著名的亞馬遜集團(Amazon.com) 設計了一款珠寶品牌線。 還為日本品牌 Samantha Thavasa 設計了一系列手袋 2004年 推出以個人名字命名的香水。帕麗斯·希爾頓香水 (Paris Hilton perfume) 就像帕麗斯自己一樣,將無憂無慮的年輕元素與古典、精緻相結合。 2005年 授權Fred Khalilian 酒吧連鎖品牌使用她的名字作為酒吧名 第二款香水"Just Me" 也於05年秋發布,這款香水男女均可使用 推出個人設計的限量版手錶18K白金鑲鑽手錶,售價高達10萬美元 首部現身翻拍自上世紀50年代經典恐怖片電影《恐怖蠟像館》,並擔當其女主角 2006年 2月,印度電影導演拉吉夫納斯欲邀其出演「特蕾莎嬤嬤」。 8月,發起女性「無性運動」,提醒全球女性:「性行為過度有害健康." 8月,發行個人首張同名專輯《Paris》 10月,第三款香水 "Heiress"和與之對應的"Heir"男用香水也發布了。 2007年 1月,與 Hair Tech International 公司合作推出了接發產品品牌:DreamCatchers 8月,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服裝品牌在這里的一家名叫「Kitson」的服裝店開始正式發售。產品包括:上裝、外套、牛仔等。 10月,推出了名為"Can Can" 的第四款個人品牌香水 12月,首次訪問中國,在上海出席MTV音樂頒獎盛典 12月,為RICH Prosecco (一種聽裝的義大利泡沫酒品牌) 做廣告代言,華麗的金色形象受到稱贊。 2008年 1月,成為美國哈佛大學學生們選出的"哈佛年度女性" 4月,訪問南非並看望福利院兒童,並表示會投身於慈善事業中 4月,自己的鞋店在海外開售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開幕

C. 特蕾莎梅樂特級珍藏干紅葡萄酒

這是一款智利出產的酒款,酒庄的特級珍藏級別,國內合理售價應該在68-108元之間

D. 第五人格庄園監管者紅夫人為何被送上了斷頭台,網友有怎樣的解釋呢

網友有解釋說,紅夫人之所以被送上斷頭台,是因為這個從小出生在富貴家庭的白富美,在家族權力失勢的時候成為了皇室權力斗爭的犧牲品,被反對勢力推上了斷頭台,成為被屠殺的對象。紅夫人的紅衣服就是被她的鮮血染紅的,雖然紅夫人被送上了斷頭台,但在游戲里紅夫人是有頭的,長得也是非常貌美,說是庄園的第一美女也不為過。


紅夫人的美貌和她華麗的皮膚受到玩家瘋狂的熱愛,果然游戲也是很講究顏值的哈!對於紅夫人這樣一個天真無邪只知道珠寶美玉打扮的白富美,在權力斗爭中淪為犧牲的工具,被推上斷頭台,也是令人唏噓啊。

E. 2021泰瑞沙醫保報銷新規定

自2018年10月起,泰瑞沙被列入國家醫保B級報銷名單,正式進入醫保。泰瑞沙進入醫保後,價格約為15300元一盒。 Teresa進入醫保後的降價,對所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都是一大福音。患者在使用醫保購買Teresa前需注意,患者本人需為醫保參保人,同時也是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既往治療後病情進展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TKI) 或治療後,並被確認為 EGFR T790M 突變陽性的患者。購買葯品時,只有二線葯物和經國家認證方法檢測到的EGFR T790M突變才能通過醫保報銷。
患者在辦理報銷手續時需要提供以下信息: EGFR T790M突變檢測鑒定表,治療方案申請表,主治醫生開葯,Teresa(奧西替尼)的購買發票,住院治療費用清單。
特別提醒:使用乙類醫保葯物的患者需要先支付一定的費用,然後按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住院醫療費用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醫療費用的比例報銷。 Teresa進入醫保後,價格約為15300元一盒。按照通常的50%-70%的報銷比例,患者需要自費的部分約為4590-7650元
拓展資料:
泰瑞沙 價格昂貴,所以很多患者只能選擇放棄。一個廉價而有效的泰瑞沙的出現已經成為當務之急。除了國內的泰瑞沙,患者還可以選擇購買其他幾款泰瑞沙。
1. 原版泰瑞沙,所謂的原版泰瑞沙是英國阿斯利康公司生產的,從中國進口的。 2016年正式研發,2017年在國內上市,當時的價格讓不少患者苦不堪言,高達51000一盒。盡管當時 泰瑞沙並未納入醫保,但 泰瑞沙在中國仍然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直到2018年下半年,泰瑞沙才被中國醫保局列入報銷名單。報銷後,泰瑞沙降價70%,單箱價格來到15000元左右。不過,雖然比之前的價格便宜了很多,但是拿久了還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
2. 印度泰瑞沙,印度泰瑞沙 是原始版本的副本。很多人對仿製葯的認識,應該來自於高分電影《我不是葯神》。正如電影所說,印度仿製葯的價格比原版便宜十到二十倍,但效果確實是一樣的。印度的泰瑞沙也是如此。 泰瑞沙在印度的官方售價僅為3000元左右,是原泰瑞沙醫保的五分之一。
3. 孟加拉泰瑞沙,孟加拉泰瑞沙和印度泰瑞沙一樣屬於仿製版,分為白盒版和黑盒版。在優先順序上,應該考慮孟加拉泰瑞沙黑盒最先列出,100個黑盒在後。因為黑盒泰瑞沙是最早上市的泰瑞沙仿製版,價格非常高。根據目前的市場,選擇原版比黑盒泰瑞沙更好。白盒 泰瑞沙和黑盒 泰瑞沙 具有競爭力,來自同一國家/地區的兩家不同的制葯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上市已久的白盒泰瑞沙不得不降價。白盒特蕾莎雖然價格便宜,但耐葯性很差,患者還是慎重選擇。

F. 誰有特蕾莎休女的介紹還有她的名言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稱做德蘭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於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並被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單Beatification。目前德蕾莎修女的名稱也變為真福德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早期的生活編輯本段特蕾莎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斯·剛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個出生於奧斯曼帝國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聯邦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的阿爾巴尼亞裔人, 父親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雜貨承包商,母親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後來也成為修女﹚。家中說阿爾巴尼亞語,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鎮上多為穆斯林和基督徒,僅有少數的天主教徒。
德蕾莎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但她曾說,在12歲加入一個天主教的兒童慈善會時,她就感覺自己未來的職業是要幫助貧寒,15歲時,她和姐姐決定到印度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18歲時,她進了愛爾蘭羅雷托修會,並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嶺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三學期後,德蕾莎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在聖瑪莉羅雷托修會中學擔任教職,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德蕾莎正式成為修女,1937年5月更決定成為終身職的修女,並依法國19世紀最著名的修女『聖女德莉莎』(St. 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為德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德蕾莎修女在聖瑪莉羅雷托修會中學擔任校長一職,但當時印度貧富差距非常大,校內一片安寧,但校外卻滿街都是無助的麻瘋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嶺的修院休息了一年,並強烈的感受到自己要為窮人服務的心,返回加爾各答後,她向當地的總主教請求離開學校和修會,但一直得不到許可。 仁愛傳教修女會編輯本段1947年東巴基斯坦脫離印度獨立,加爾各答湧入了數以萬計的難民,大多數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傳染病如霍亂和麻風病沒有受到控制,在街頭巷尾爆發開來,於是加爾各答的街頭,學校的高牆外越來越像是地獄,折磨著德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斷向總主教以及梵蒂岡請求下,1948年,教皇庇護十二世終於給德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的許可。並撥給她一個社區和居住所讓她去幫助有需要的窮人。德蕾莎修女馬上去接受醫療訓練,並尋找幫手,1950年10月,德蕾莎修女與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稱博濟會),並將教會的修女服改為印度婦女傳統的莎麗,以白布鑲上樸素的藍邊,成為博濟會修女的制服。 小故事編輯本段有一天,德蕾莎要到巴丹醫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車站的廣場旁發現了一位老婦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德蕾莎蹲下來仔細一看:破布裹著腳,爬滿了螞蟻, 頭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個洞,殘留著血跡,傷口周圍滿是蒼蠅和蛆蟲。她趕緊替老婦人測量呼吸及脈搏,似乎還有一口氣,她為好趕走蒼蠅,驅走螞蟻,擦去血跡和蛆蟲。德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裡,必死無疑。於是她暫時放棄了去巴丹的行動,請人幫忙把老婦人送到附近的醫院。醫院開始時對這個沒有家屬的老婦人不予理會,但醫師在德蕾莎的再三懇求下,便替老婦人醫理,然後對德蕾莎說:『必須暫時住院,等脫離危險期後,再需找個地方靜養。』德蕾莎把病人托給醫院後,立即到市公所保健課,希望能提供一個讓貧困病人休養的埸所。市公所保健所的所長是位熱心的人他仔細聽完德蕾莎的請求後,便帶她來到加爾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應將寺廟後面信徒朝拜後的一處地方免費提供給他使用。他們一開始受到印度教區婆羅門的強烈反對,理由是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蕾莎修女不畏反對,依然在街頭搶救許多臨危的病患到收容所來替他們清洗,給他們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侶,此舉感動了許多的印度人,於是反對聲浪就漸漸的平息了。
自從找到這個落腳點後,不到一天的時間,修女們就將三十多個最貧困痛苦的人安頓了下來。其中有個老人,在搬來的那天傍晚即斷了氣,臨死前,他拉著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語低聲地說:『我一生活得像條狗,而我現在死得像個人,謝謝了。』
光靠德蕾莎及修女們的工作,要救助全加爾各答我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德蕾莎她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她認為人類的不幸並不存在於貧困、生病或飢餓,真正的不幸是當人們生病或貧困時沒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臨終前也應有個歸宿,這就是德蕾莎向垂死者傳播了主的愛。 行善編輯本段這所名符其實的貧病、垂死者收容院終於在1952年八月正在成立,當時在入口處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尼爾瑪.刮德』, 按孟加拉語的意思,就是『靜心之家』。
七年後,德蕾莎的『仁愛傳教會』分別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蘭奇設立了兩座這樣我垂死者收容院。 紀錄片與知名度編輯本段
1960年代,德蕾莎修女的收容所在加爾各答成為知名的地方,在街頭生病、需要幫助的患者都知道這個能夠讓他們安息的地方,收容所開始急速成長,因人手不足,開始招募世界各地的義工,透過義工的口耳相傳,也打開了世界的知名度。1969年,英國記者馬科爾·蒙格瑞奇拍攝了一部以德蕾莎修女為主的紀錄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片中拍出收容所和印度街頭驚人的貧窮和無助,以及德蕾莎修女決定終身侍奉最貧窮的人的精神,讓許多人相當感動,也讓德蕾莎修女變成了世界名人。 獲獎編輯本段1971年,教皇庇護十二世頒給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獎;同年的肯尼迪獎也頒發給她,此外還有如1975年Albert Schweitzer國際獎也頒發給她,1985年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94年美國國會金牌;1996年11月16日美國名譽公民,和許多大學的名譽學位;1979年的最重要的諾貝爾和平獎,也頒發給她。當時她拒絕了頒獎宴會和獎金。媒體問及她:「我們可能做什麼促進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愛您的家庭。」
後人贊她為: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從12歲起,直到87歲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

德蕾莎修女的格言編輯本段我不但要歸主,而且要尊行-我要參與事奉。
我不但要信仰,而且要實踐-我要身體力行。
我不但要寬恕,而且要愛人-我要忘卻得失。
我不但要言傳,而且要身教-我要感化眾人。
我不但要關懷,而且要挽救-我要助人為樂。
我不但要夢想,而且要實干-我要廣施善行。
我不但要施予,而且要效力-我要服務終生。
Mother Teresa's Saying
I Will do More than belong......I Will participate.
I Will do More than believe......I Will practice.
I Will do More than forgive......I Will forget.
I Will do More than teach......I Will inspire.
I Will do More than care......I Will help.
I Will do More than dream......I Will work.
I Will do More than give......I Will serve.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People are often unreasonable, illogical and self-centered;
Forgive them anyway.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If you are kind, 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 ulterior motives;
Be kind anyway.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
和一些真實的敵人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If you are successful, you will win some false friends
And some true enemies;
Succeed anyway.
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If you are honest and frank, people may cheat you;
Be honest and frank anyway.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
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Someone could destroy overnight;
Build anyway.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If you find serenity and happiness, they may be jealous;
Be happy anyway.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The good you do today, people will often forget tomorrow;
Be good anyway.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
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
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d it may never be enough;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yway.
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間的事
而決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You see,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between you and God;
It is never between you and them anyway.
特蕾莎修女成立了一百多個替窮人服務的處所,每個處所都有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苦像;而且在十字架上旁邊,都有"我渴"這兩個字。她要提醒大家,任何一個人在痛苦中,我們就應在他的身上看到基督的影子;任何替這位不幸的人所做的,都是替基督所做。
特蕾莎的默想禱文這樣說的:
一顆純潔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
在飢餓的人中
在赤身露體的人中
在無家可歸的人中
在寂寞的人中
在沒有人要的人中
在沒有人愛的人中
在麻瘋病人當中
在酗酒的人中
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
窮人餓了,不只是希望一塊麵包而已,更希望有人愛他。窮人赤身露體,不僅希望有人給他一塊布,更希望有人能給他人應有的尊嚴。
窮人無家可回,不僅希望有一間小屋可以棲身,而且也希望再也沒有人遺棄他,忘了他,對他漠不關心。
特蕾莎修女不只是一位社會工作者而已,為了要服務最窮的人,她的修士修女們都要變成窮人,修士們連手錶都不準戴。只有如此,被修士修女們服務的窮人才會感到有一些尊嚴。
只有親眼看到,才可以體會到這種替窮人服務的精神;他們不只是在"服務"窮人。他們幾乎是在"侍奉"窮人。
特蕾莎修女說,她知道她不能解決人類的貧困問題。這個問題,必須留給政治家、科學家和經濟學家慢慢地解決。可是她等不了,她知道世界上太多人過著毫無尊嚴的非人生活,她必須先照顧他們。
因為修士修女們過著窮人的生活,特蕾莎修女不需大量的金錢。她從不募款,以她的聲望,只要她肯辦一次慈善晚會,全世界的大公司都會捐錢,可是她永遠不肯。她不願做這類的事情,以確保她的修士修女們的純潔。她們沒有公關單位,顯然也是這個原因。
事實上特蕾莎修女最喜歡的不僅僅是有人捐錢給她,她更希望有人肯做義工。
在特蕾莎修女的默想文中,有一句話我一直不能了解:
一顆純潔的心
會自由地給予
自由地愛
直至它受到創傷
說實話,我一直不懂,何謂"心靈受傷"。這次去見了特蕾莎修女的工作場所,參加修士修女們的工作,才真正了解所謂"心靈受傷"和愛的關系。
德蕾莎修女 在出殯的時候, 印度總理跪在地下,印度閣員跪在地下,德蕾莎修女的遺體走到印度大街上的時候 兩邊高樓山的印度人都統統下來跪在地下,沒有人敢站的比她高。她的墳墓上寫的是 偉大的印度聖母德蕾莎

G. 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是偶然還是必然

宇宙中只有一個偶然,那就是上帝的誕生,其餘皆是必然。
我們今生為人,生活在三維空間,是自己的品質決定的。

【禪院網路】偶然、必然
宇宙中只有一個偶然,那就是上帝的誕生,除此之外,一切全是必然。

混沌能量沒有靈性,靈性誕生於結構之中。上帝確實是偶然誕生的,除了這一個偶然,宇宙時空中再找不到一個偶然,全是必然。

宇宙中沒有偶然的現象和事件,一切都是必然的;人的行為和動物的行為並不全是由自己的意識控制的;道的程序時時刻刻在運行,一切都在道中運行。

必然就是宇宙的秩序,宇宙的秩序就是必然。宇宙是由道和諧統一的,道是規律、法則。規律法則范圍內的一切都是必然的,絕對沒有偶然的事件。偶然是必然鏈條上的環節。

我們給大自然輸進去什麼樣的信息,大自然將會給我們以相應的反饋。宇宙中沒有偶然的現象,一切現象的發生背後必然有相應的因素在起作用。沒有無緣無故的自然現象,必然的因素必然要導致必然的結果,這是程序,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客觀規律。

宇宙是秩序,人生是必然,只有通過修行修煉,人才能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目錄

關於上帝是偶然誕生的疑問
必然就是宇宙的秩序

人自我無法管理的18個必然
構成必然的18個因素

偶然是必然鏈條上的一個環節
看偶然現象的必然性所闡發的啟示

關於上帝是偶然誕生的疑問

沁心草提問:意識和結構誰先出現就像雞和蛋誰先出現一樣,必須有一個先出現。根據《宇宙時空篇——宇宙起源》的說法,簡要說來無極中無規則運動的能量偶然排列出的一個結構導致了上帝的意識產生。也就是宇宙之初先有了產生上帝的結構後才有了有自由意識的上帝,而這個產生上帝的結構又完全來源於個偶然事件。我在理解這個概念上存在一些困難。請容我闡述我的困惑,這個問題牽扯到上帝如何誕生,這是一切因果之初因,一切故事的開頭,對我非常重要,所以希望導游能再說具體一點。

理解難點1,無極是怎麼產生的?

答:無極就是無極,不存在怎麼產生的問題,老子曾經感悟到的「像帝之先」指的就是無極,也就是說上帝沒有誕生前就存在無極。「無極」的狀態是:無外無內,無大無小,無邊無際,無虛無實,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沒有精神,是一派清明,又是一片混沌,是一切的有,又是一切的無。

理解難點2,無極中為什麼會有能量?

我以前一直以為是上帝創造或定義了能量而不是能量導致了上帝的產生,可事實卻是上帝之前就有能量,那麼這種能量究竟是一種什麼能量?誰把它安放在無極中?這個能量是有個量度,還是無限的大?

答:這是負宇宙能量,我(雪峰)無法用現在的語言解釋,除非我把你帶到太初你自己看,理解了無極,也就能理解這個能量,上帝之前沒有生命,所以不存在「誰」的問題,這個能量可以量度,但我們沒有量度的能力和辦法。

理解難點3,這第一個偶然是如何發生的?

通常我們在解釋偶然事件發生時,我們會考慮給它一個很長的時間段。比如,把一塊瑞士機械手錶拆碎到每一個最小零件(約有幾百個大小不等的部件),然後把它們放到一個盒子里不停的搖啊搖,搖它一億年,問有沒有一天會搖出一塊完整的手錶?我說有可能,因為盒子里有那塊表需要的全部部件,只要加上一個時間無限,一直搖到天荒地老去。我更想說不可能,因為一個最好的手錶匠照著圖紙用最精密的工具也要好幾天才能把所有部件重新組裝成一塊完整的瑞士機械手錶。

產生上帝意識所需要的結構一定比瑞士機械手錶的機構要復雜得多。手錶尚且需要一個有意識手錶匠去完成結構的拼湊,那麼產生上帝意識所需的結構又如何偶然隨機的產生呢?

答:請允許我用一個刺傷你自尊心的例子回答,一頭豬在思考:這人類到底是如何把一個鐵疙瘩放到月球上去的?這頭豬要想獲得答案,必須先修煉轉世成人。無極中的能量是一,瑞士機械手錶由零件構成,天壤之別。

理解難點4,在無極中連時間這個概念都沒有,那麼能量的無規則運動如何理解,有不需要時間而存在的運動嗎?

答:負宇宙本身不存在時間,無極中的能量是負宇宙能量,你的思想是能量,你的思想在運動,你的思想需要時間嗎?產生思想的過程需要時間,但思想不需要時間。這是思維上的問題,許多人類不理解的自然奧秘就是思維的問題,你是頭朝下生活著,還是頭朝上生活著?

理解難點5,如果無規則運動的能量能產生一個奇妙的結構,那麼宇宙中難以計數的原子里都無規則運動的電子,但我們並沒有看到哪一個原子產生了奇妙的結構,結構又產生了意識。

答:無極中的能量是反物質,而原子里無規則運動的電子是物質,無極中的能量是自由運動,而原子里的電子看似是無規則運動,但所有的電子受外界力的左右,這風馬牛不相及。

道歉:我在回答問題是用最能說明問題的語言和方式,不是專門指提出問題的人,望理解。

必然就是宇宙的秩序

大千世界,萬象紛呈,光怪陸離,錯綜復雜,變幻莫測,令人眼花繚亂,不知所宗。從天體運行、風雲變幻、蟲鳴鳥叫、草生花開,到滄桑變遷、國家興亡、人事盛衰、病痛災難,一切的一切看似無常偶然,實屬有常必然。

必然就是宇宙的秩序,宇宙的秩序就是必然。

浩瀚的群星,每一個必然在各自的星系星群內以一定的方向、速度,沿著既定的軌道運行,有些在到達一定的時空時,必然被其他引力拽出軌道,成為隕星,燃燒在遼闊的天空,來點綴蒼穹。

風起浪涌、潮起潮落、雲升雨降、雪飄霧罩、雷鳴電閃、海嘯轟鳴、台風肆虐、火山爆發、地震裂變、江河泛濫、沙塵滿天、鳥雀失蹤、早晚出霞、彩虹昭天、日食月食、四季更換,都是地球運行,太陽熱能,月亮引力,人類活動所導致的必然。

候鳥遷徙、蛙蛇冬眠、白靈晨歌、雄雞報曉、昆蟲泛濫、細菌繁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蔓藤纏繞、桂樹飄香、花開花落、葵花向陽,無不是時序造成的必然。

大陸漂移、地殼裂變、雪山融化、小島消失、江河改道、高山滑坡、山峰增高、岩石風化、溝壑縱橫、沙丘推移、石縫出泉、瀑布掛川,河流運沙、三角洲出現,無不是地球運動所形成的必然。

埃及、亞西利亞、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等早期大帝國消亡了,第三帝國不見了,殖民地逐漸不存了,聯合國出現了,歐共體發芽了,美元通行全球,英語橫掃天涯海角,這不是人為,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凱撒和亞力山大走了,秦始皇和成吉思汗過去了,拿破崙、希特勒不見了,斯大林、羅斯福、毛澤東等一代偉人也消失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騎毛驢回娘家的沒有了,小車出現了;推獨輪車跑運輸的結束了,卡車代替了;弓箭長矛隱遁了,機槍導彈逞威了;偵察兵的視野太小了,間諜衛星升空了;算盤珠子太慢了,計算機出現了;信息量知識量以幾何基數膨脹了,光碟和電腦網路鋪天蓋地登門了;人拉肩扛效率太低了,大量的現代化機器承包了;人工操作精度誤差太大了,機器人來臨了,這是人類的生存競爭造成的必然。

近親繁衍後代弱智,亂交濫淫性病纏身,暴飲暴食腸胃不適,起居無序體弱氣虛,亂飲胡吃異病即起,胡言亂語倒霉咫尺,胡思亂想頭痛腦脹,不避禁忌災難忽至,悶氣郁結癌症光臨,心思歪斜心臟病起......種什麼樣的籽,發什麼樣的芽;開什麼樣的花,結什麼樣的果,人體就像一部復雜的電腦,輸進去什麼樣的內容,將反饋出來什麼樣的信息,這是必然的程序。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青春即至,經水漣漣;胎兒臨盆,奶水綿綿;男長胡須,女生陰蒂;更年即至,月事停止;年邁體衰,皮膚鬆弛,胎兒——嬰兒——少年——青年——壯年——更年——老年,都是生理發展變化的必然。

狼不吃草,羊不吃肉,蝙蝠夜出,貓頭鷹白日睡覺,貓知捉鼠,狗懂護院,牛能耕地,馬可配鞍,象產一頭,豬生一窩,鳥蛇生蛋,蛙魚產卵,樹不結瓜,秧難生果……這是大自然生態平衡的必然。

月圓了必缺,月缺了必圓,物盛了必衰,人強了必亡,水多了必淫,火熾了必焚,蘋果必然要落地,瓜熟了必然要落蒂,無根的必然要腐化,肉體必然要死亡,無知者必躁,愚昧者必噪,智慧高者必聖,靈性高者必賢,得道者必神,超凡脫俗者必仙……一切皆必然。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女會挖洞。萬物由不得自己選擇。

人自我無法管理的18個必然

自然萬象皆必然,那麼人能否逃脫必然的束縛?

我們先看人生的許多必然之處:

1. 自我的誕生;
2. 出生年月日時及出生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
3. 性別、身高、長相、秉賦、種族;
4. 先天性疾病;
5. 配偶、同事、朋友;
6. 衰老、壽命、死亡日期及方式;
7. 做夢;
8. 自己孩子的性別和數量;
9. 職業;
10. 殺人和坐牢;
11. 錢財、名譽、地位;
12. 生活中的轉折、奇遇;
13. 桃花運;
14. 吃喝拉撒睡;
15. 享福、吃苦、受罪;
16. 走什麼樣的路,成什麼樣的人;
17. 順境、逆境;
18. 死後去向。

構成必然的18個因素

人生有18個不可管理的必然之處,那麼這18個必然又是由哪些因素構成的呢?

它們是:
1. 前世冤孽;
2. 祖先遺傳;
3. 基因;
4. 宇宙力;
5. 風水;
6. 父輩行為;
7. 家庭環境;
8. 社會環境;
9. 配偶;
10. 子女;
11. 飲食及飲食起居習慣;
12. 突變;
13. 信仰;
14. 七情六慾;
15. 物質世界的表象;
16. 性格;
17. 神怪佛魔惡作劇;
18. 天界變化。

以上18個因素是主流,每種平均又有10個左右支流,這樣就構成了180個因素,這180個因素相互復合交叉又構成了近1015個因素,這個龐大的數字構成的因素都對人發生著作用,產生著影響,這也就是人類至今對宇宙和人生奧秘捉摸不透,迷惑不解的根源所在,也是造成人與人之間人生各自有別的深層原因,也是導致人無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必然因素。

這些因素,不要說一項項分析,就是讓一個人從三歲起每天24小時數一數,一百年也數不完。從五千年前算起,再過五千年,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你將找不到兩個各方面都相同的人,每個人各有自己的生活道路,這是必然的,知道這個必然,接受這個必然,按照必然去生活,你就是人仙。

有人會問:「既然一切是必然的,那我們還學習、工作、奔波個什麼勁?乾脆坐著等待算了。」

我的回答是:你若能夠坐下來平靜地、無怨無悔地、無欲無懼地等,那麼你已經了不起了,你的功能已經很高了,你已經超凡脫俗了。問題是:你能嗎?你來到人間,面臨著十乘萬萬億個因素的制約和推動,你無法與之抗衡,只要你是人,你就會身不由己,你必然要學習、勞苦、奔波,該干什麼你還得干什麼,該想什麼你還得想什麼,該吃的必然要吃,該打交道的人你還得與其打交道。

那麼是不是說,我們只好聽天由命,毫無辦法了?
不是,絕對不是。

以上所談的只是對大眾而言,當我們認識了宇宙的奧妙,知道了人生的真諦,就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時間、空間來重新調整我們人生的坐標點和坐標系,一旦開始這么想、這么做,我們就不是普通大眾中的一員了,我們人生的軌跡就開始了變化,「超出三界外,不在無行中」,我們通過修行修煉就可以超越人生,跳出欲界、色界、無色界,擺脫「五行」的束縛,直達彼岸。

結論是:宇宙是秩序,人生是必然,只有通過修行修煉,人才能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修行修煉要有目標,那麼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呢?

最低目標:健康、富裕、自由。

中期目標:入俗脫俗、涉世出世、盡心了心、就凡超凡。

最高目標:超越時空,奔向永恆。

總體目標:獲得完美人性。

偶然是必然鏈條上的一個環節

必然的結果是由一系列的偶然事件組成的。

宇宙是由道和諧統一的,道是規律、法則,規律法則范圍內的一切都是必然的,絕對沒有偶然的事件,道統御著宇宙萬物,它的許可權其廣無外,其狹無內,所以,宇宙中發生的一切現象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每一個偶然都是必然的,每一個果都是有因的。人生和生命的發展演化過程是一個程序,輸進去什麼樣的信息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雖然產生結果的方式方法有多種,似乎是偶然的,實際上也是必然的,比如死亡是結果,但方式方法有無疾而終、病死、車禍喪生、戰場喪生、水溺、火燒、氣死、笑死、噎死、踏死、自殺等等,等等,死亡的方式我們無法選擇,因為那是必然的。

眼睛裡突然鑽進一微塵,走路時不小心被石頭絆了一跤,上街讓小偷偷了錢包,上學被老師批評了一頓,下樓梯不小心拐了腳,過馬路被自行車撞了一下,吃飯時油漬掉到了新衣服上,他鄉突然邂逅故知,家裡突然來了不速之客,莫名其妙地心神不寧心緒煩躁等等,等等表面看起來都是偶然的,實際上都是必然的,有句千錘百煉的經驗總結,說「是福跑不了,是禍躲不過」,就是說一切都是必然的。

看偶然現象的必然性所闡發的啟示

加拿大77歲的老漢盧西安·諾爾特3年前買彩票中大獎,獲得相當於一億人民幣,飛來橫財的結果是:

1. 由於盧西安將大部分獎金送給了兒子、鄰居及親戚,令老伴相當不滿。夫妻倆經常為此發生爭吵,感情逐漸破裂。最終,妻子和盧西安離了婚,棄他而去。

2. 兒子丹尼爾對老爸被鄰居騙走500萬加元感到憤怒。今年春天,丹尼爾替父親出面,將他的4名鄰居和他前妻的一名親戚告上法庭,指控他們占父親盧西安的便宜,非法侵佔他的大獎。這場官司將年老體弱的盧西安弄得焦頭爛額,也讓他和所有鄰居和親戚反目成仇。

3. 9月1日,丹尼爾和妻子特蕾莎為了慶祝他們家中修建的豪華泳池竣工,邀請多名好友來家中舉辦大型派對。然而,特蕾莎竟不知何故掉進泳池活活淹死了,遺體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人在泳池底部發現。

4. 9月18日晚,丹尼爾正在他位於蒙特利爾市郊區的家裡休息。寵物狗突然跑出了院子。丹尼爾急忙跑出去追狗。沒料到,剛出院子,他就被一輛高速駛來的吉普車撞倒,當場遇難。

以上事件中有三個偶然性事件:

一是「特蕾莎竟不知何故掉進游泳池活活淹死了」;
二是「寵物狗突然跑出了院子」;
三是恰好「他被一輛高速駛來的吉普車撞倒,當場遇難」。

這三個事件單個地來說,都是偶然的,碰巧的,但當我們縱觀全局發展趨勢來看時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必然的。寵物狗偏偏在丹尼爾休息時突然跑出了院子,丹尼爾跑出去追狗時偏偏駛來一輛高速行駛的車恰好撞倒了他。

誰讓那條寵物狗不早不晚恰好在高速行駛的吉普車駛來時突然跑出了院子?是狗自己想跑出院子嗎?

啟示是:

1.沒有偶然的現象和事件,一切都是必然的;
2.人的行為和動物的行為並不全是由自己的意識控制的;
3.道的程序時時刻刻在運行,一切都在道中運行。

從中我們覺悟到什麼呢?

1.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有福了,要惜福,不可揮霍,要保持簡朴。

2. 不奢望得意外之財,一切靠自己勞動創造,我們不賭博、不買彩票、不參與賺取暴利的任何活動、不投資股票交易、道不拾遺、永遠不期望一夜暴富。

3. 正負能量之和為零,獲得的多,失去的多,所以盡量付出,而不獲取。

4.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所以任何時候要保持平衡,不走極端,要平穩發展,穩步前行,否則,禍患會隨時降臨。

5. 道在運行,程序在起作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生的中心要放在完善完美化自己的反物質結構上,放在良好品質的修行修煉上,而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去擁有物質財富和地位名利上。

6. 不論什麼事發生在自己身上,要知道那是因果關系的必然,因而不怨恨任何人,要多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從「寵物狗」和「恰好疾駛而來的吉普車」上找原因。

7. 每一個人的前方或許有禍患在等待,傷殘、絕症、災難、損失、牢獄等,防範禍患發生的最佳途徑是謹守上帝之道,在一言一行一念一想一舉一動上向真善美愛信誠靠攏,多付出,少獲取,多奉獻,少享受,如此,即可擺脫禍患,逃離不幸和災難。

8. 「寵物狗突然跑出院子」是受程序驅動所致,或者說是某種看不見的意識在操作,從中應當知道,作為大家人生和生命導游的我,我的所言所行和對大家的引導不全是我自己的意識所控制,而是道在操作,因為我並不存在,我早已在車禍中喪生,現在的我只是上帝與大家之間的一個媒介而已。

H. L'insoutenable legerete de l'etre是什麼意思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是一本書

第一部 輕與重

一切都被預先的諒解了,一切也就卑鄙地許可了.

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練就已經是生命本身,那麼生命到底會有什麼價值?正因為這樣,生命才總是一張草圖.但'草圖'這個詞還不確切,因為一張草圖是某件事物的雛形,比如一幅畫的草稿,而我們生命的草圖卻不是任何東西的草稿,他是一張成不了畫的草圖.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沒活一樣.

他渴望女人,但又懼怕他們.在恐懼和渴望之間,必須找到某種妥協.

愛情並不是通過做愛的慾望體現的,而是通過和他共眠的慾望而體現出來的.

那些活著的女人曾開心地笑著告訴她說,她的牙齒以後會爛,卵巢會得病,臉會長皺紋,他們還說,這完全正常,因為她們的牙齒已經爛,卵巢已經得病,臉上都長了皺紋.我們這些人已經沒有尿了,可是我們還總想尿.

出於同情愛一個人,並非真正的愛他.

在情婦們眼裡,他帶著對特蕾莎之愛的罪惡烙印,而在特蕾莎眼中,他又烙著同情人幽會放浪的罪惡之印.

誰要是想要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那他准時不快活.

沒有比同情心更重的了,哪怕我們自身的痛苦,也比不上同別人一起感受的痛苦沉重.為了別人,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痛苦會隨著想像而加劇,在千百次的回盪反射中越來越深重.

必然者為重,重者才有價值,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人的偉大在於他扛起命運.

第二部 靈與肉

人在美感的引導下,把偶然的事件變成一個主題,然後記錄在生命的樂章中.我們有理由責備人類因為對這些偶然巧合視而不見而剝奪了生命的美麗.

這些沒有靈魂的人團結一致,手舞足蹈.他們很高興拋卻了靈魂的重負,拋卻了獨一無二的幻想,拋卻了滑稽可笑的自傲,為所有的人都一摸一樣而慶幸.

一個不斷要求"出人頭地"的人,應該料到總有一天會感到發暈.發暈,並非害怕摔下來,而是我們身下那片空虛里發出的聲音,它在引誘我們,迷惑我們:是往下跳的渴望,我們往往為之而後怕,拚命去抗拒這種渴望.

面對強力,人總是軟弱的.我可以說眩暈是沉醉於自身的軟弱之中.意識到自己的軟弱,卻並不去抗爭,反而自暴自棄.人一旦迷醉於自身的軟弱,便會一味的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照相機充當了特蕾莎的機械眼,用來觀察托馬斯的情婦,同時又成了面紗,遮著特蕾莎的臉.

對於一隻狗來說,時間運動不是直線式完成的,它的流逝並不是一種不斷向前的運動,不是一步一步向遠方推進,而是循環運動,就像手錶的指針,因為指針非但不是瘋一樣地往前走,而是在表盤上日復一日,沿著同樣的軌跡轉圈.

第三部 不解之詞

愛情是一種甘心屈從於對方的意願和控制的熱望.委身於對方就如同投降的士兵一樣,必須首先繳械.自己沒了防備,便止不住擔心那致命的一擊何時降臨.

heraclitus曾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而在sabrina眼中,每次流過的是另一條河,另一條語義之河:同一個事物每次激發出不同的含義,但這含義中回響著之前曾有的所有含義.

他熱切地聆聽她講述自己的人生,她也懷著同樣的熱望聽他傾訴.他們完全明白彼此說說的話在邏輯上的意思,卻聽不到話語間流淌著的那條語義之河的低聲密語.

假若人還年輕,他們的生命樂章不過剛剛開始,那他們可以一同創作旋律,但是,當他們在比較成熟的年紀相遇,各自的生命樂章已經差不多完成,那麼,在每個人的樂曲中,每個詞,每件物所指的意思便各不相同.

身為女人,並不是sabrina選擇的生存境界.既然不是選擇的結果,便算不上功績也算不上失敗.面對一種強加給我們的狀態,就必須找到一種相適應的態度.

到底什麼是背叛?背叛,就是脫離自己的位置.背叛,就是擺脫原位,投向未知.

如果當初你為了B而背叛了A,如今又背叛了B時,並不意味著要與A重歸於好.每一次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連鎖反應,一次次地使我們離最初的背叛越來越遠.

活著意味著觀看.視覺受雙重邊界所限:讓人什麼也看不見的強光與完全徹底的黑暗.人在內在的黑暗中變得越大,他的外在形象就越小.閉上眼睛,這種黑暗對她來說並不意味著無限,而僅僅是對她所見的東西的拒絕,是對所見之物的否定,是拒絕去看.

一旦有旁人見證我們的行為,不管我們樂意不樂意,都得適應旁觀我們的目光,我們所做的一切便無一是真了.

他們彼此以對方為坐騎,奔向他們所嚮往的遠方.他們都沉醉在令自己獲得解放的背叛之中,弗蘭茨騎著薩比娜背叛了他的妻子,而薩比娜騎著弗蘭茨背叛了弗蘭茨.

人生的悲劇總可以用沉重來比喻.人常說重擔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背負著這個重擔,承受得起或是承受不起.我們與之反抗,不是輸就是贏.

追求的終極永遠是朦朧的.賦予我們的行為以意義的,我們往往對其全然不知.

為什麼亡者會想讓那些仿製的宮殿壓在自己頭上.公墓就是個石化的名利場.公墓里的眾生根本沒有死後變得清醒起來,反倒比生前更為痴顛.他們在銘碑上誇耀著自己的顯赫.

第四部 靈與肉

它驕傲的環顧四周,也許為自己受到注意,被人用手指點而陶醉.

集中營,就是日日夜夜,人們永遠擠著壓著在一起生活的世界.是對私生活的徹底剝奪.來到世上,就是來到它(集中營)的中間,不拼盡全力,就不可能從中逃出去.

沒有答案的問題是一道令你無路可走的障礙.正是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標志著人類可能性的局限,劃出我們存在的疆界.

可以說調情是一種暗示,有進一步接觸可能的行為,但又不擔保這種可能性一定能夠兌現.換言之,調情是沒有保證的性交承諾.

愛情誕生的時刻就像這樣:女人無法抗拒呼喚她受了驚嚇的靈魂的聲音,男人無法抗拒靈魂專注於他聲音的女人.

要逃避痛苦,最常見的,就是躲進未來.在時間的軌道上,人們想像有一條直線,超退了這條線,當前的痛苦便不復存在.

愛情就像是帝國:它們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國也隨之滅亡.

河水在一個世紀一個世紀在不斷流淌,人間的故事就在河邊發生.他們發生,第二天就被遺忘,而河水依舊在不停地流淌.

她感到無盡的悲哀.她明白她所看到的,是永別,生活正帶著所有的色彩逝去.

第五部 輕與重

罪惡的制度並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確信已經找到了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的積極分子說建立.他們大無畏地捍衛這條道路,並因此而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但若幹事件以後,事情變得無比清晰明了,原來天堂並不存在,而那些積極分子也就成了殺人兇手.

他無法面對因自己的無知而造成的不幸,戳瞎了自己的雙眼,黯然離開底比斯.

天平兩邊是兩種東西:一邊是他的名譽,一邊是他已經習慣於稱作自己生活的意義的東西.

好像兩個男人碰巧在妓院相遇,微微一笑,雙方都有點難為情,但同時也暗暗感到一絲快慰,因為這種不好意思是雙方的.於是在他們之間就建立起了一種友好的關系.

所有人都對他微笑.第一種人高興,是因為一旦懦弱成風,他們曾經有過的行為便再也普通不過,因此也就給他們挽回了名譽.第二種人則把自己的榮耀看作一種特權,決不願放棄.為此,他們對懦弱者心存一份喜愛,要是沒有這些懦弱者,他們的勇敢將會立即變成一種徒勞之舉,誰也不欣賞.

面對奉承,誰也擋不住.

要是能有什麼方法把人分成不同類別的話,那麼最佳的分類莫過於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

我的獨特性恰恰隱藏在人類無法想像的那一部分.我們能夠想像的,僅僅是眾人身上一致,相同之處.

他完全不能肯定自己做的是對的,但可以肯定做了自己想做的.

小說人物不像生物那樣誕生於母體,而是產生於一種情境,一個語句,一個隱喻.

悲觀和樂觀的概念:凡認為人類歷史在五號星球上會變得不那麼血腥的,為樂觀主義.凡不這樣認為的,則為悲觀主義.

以前,他的同事因猜想他是個懦夫而瞧不起他,那是,一個個反倒對他微笑.如今他們不能再瞧不起他,他們甚至不得不尊敬他,可一個個卻躲著他.

第六部 偉大的進軍

媚俗是把人類生存中根本不予接受的一切都排除在視野之外.

令她反感的,遠不是世界的醜陋,而是這個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前面是明明白白的謊言,後面則隱現出讓人無法理解的真相.

在某些情況下,人註定要演戲,他們與沉默勢力的抗爭,是一個劇團向一支軍隊發起的戰斗.

根據我們生活所追求的不同目光類型,可以將我們分為四類:第一類追求那些被無數致命的人注視的目光,換句話說,就是公眾的目光.第二類是那種離開了眾多雙熟悉的眼睛注視的目光就活不下去的人.第三類,這類人必須活在所愛之人的目光下,一旦所愛之人閉上眼睛,其生命殿堂也將陷入黑暗之中.第四類,他們生活在純屬想像,不在身邊的人的目光下.

第七部 卡列寧的微笑

人類真正的善心,只對那些不具備任何力量的人才能自由而純粹的體現出來.人類真正的道德測試是看他與那些受其支配的東西如動物之間的關系如何.

只要人生活在鄉下,置身於大自然,身邊擁簇著家畜,在四季交替的懷抱中,那麼,他就始終與幸福相伴,哪怕那僅僅是伊甸園般的田園景象的一束回光.對伊甸園的懷念就是人不想成其為人的渴望.

那些探討愛情,度量其深度,對其進行種種猜測和研究的問題,也許正是他們將愛情扼殺了.

人類之時間不是循環轉動的,而是直線前進.這就是為什麼人類不可能幸福的原因,因為幸福是對重復的渴望.

恐懼是一種撞擊,是徹底失去理智的一瞬間.恐懼沒有一絲美的痕跡.看見的,只是所期待的未知時間的一束強光.憂慮則相反,它意味著我們是有所知的.

人們都傾向於把強者看成是有罪的,把弱者看成是無辜的犧牲品.

I. 特里莎修女的詳細介紹

1910年,特里薩修女生於馬其頓一個富裕的家庭。12歲時萌生了做修女的願望,18歲遠赴印度受訓成為修女,27歲發終身誓願並升任女修道院院長。自38歲起,她開始了在加爾各答貧民窟為赤貧者、瀕死者、棄嬰、麻瘋病人服務的生涯。在她的心目中,窮人比富人更需要尊嚴,窮人在價值的等級中至高無上。40歲時,建立「仁愛傳教修女會」。她獲得過多個國際性獎項,197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97年,這位身材矮小、廣受愛戴的修女,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貧民區學校

1948年,38歲的特里薩修女離開愛爾蘭的羅瑞托修道院,來到印度加爾各答。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脫下了羅瑞托修女穿著的藍色的道袍,改穿印度平民婦女常穿的白色棉紗麗。

特里薩修女是在車站後面的貧民窟展開工作的。這里到處是破爛不堪的小木屋和衣衫襤褸的臟孩子。有一天,一個說孟加拉語的小孩,向特里薩修女要東西,這個孩子只有一條腿,而且斷肢處還在流血。特里薩修女准備取葯給他包紮時,小孩卻說他想要吃的東西,邊說邊做出吃東西的樣子。此時她身上只有五個盧比,於是很抱歉地對小孩說:「我是個窮修女,我只能替你包紮傷口。」正准備幫他塗葯的時候,小孩突然抓過葯品,叫著「這個給我」,便拄著拐棍向貧民窟跑去。想了解究竟的特里薩修女緊跟著小孩跑進一個小窩棚,窩棚裡面漆黑一片,隱隱約約地可以看見木板上躺著一個婦女,在她身邊還有一個嬰孩和一個約五歲的女孩,三個人骨瘦如柴,目光呆滯,非常虛弱。她用孟加拉語與他們交談,知道了小孩叫巴布,八歲了,那個婦女是他的母親,患有結核病,窩棚里的另外兩個小孩是他的弟弟妹妹。特里薩修女只能把她所帶的維生素丸給了他們,那婦人十分感激,向她行合掌禮,並說:「這里邊還有生著病的老婦人,也請你看看她。」特里薩修女聽到這句話,內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動:為什麼窮人會有那麼善良的心?自己患著病,還關心著別人呢!

那一天,特里薩修女連續看望了許多家庭,獨腿的巴布和一些小孩一直好奇地跟隨著她。巴布還請求特里薩修女第二天再來。

白天的經歷讓特里薩修女難以入睡,這些可憐的孩子們不但沒有飯吃,沒有衣穿,甚至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不會數最簡單的數字,將來長大了怎麼辦?要從根本上解救這些孩子,莫過於讓他們掌握知識!於是,在貧民區里辦一所露天學校的想法,在特里薩修女的頭腦中成熟了。

第二天,在一塊大樹下面的空地上,特里薩修女宣布那裡就是教室,地面就是黑板,願意念書的就坐下來。經過她的耐心說服,巴布首先坐了下來,接著又坐下了四個孩子。特里薩修女饒有趣味的講課,漸漸地吸引了他們,其他的孩子也慢慢地走近了大樹。等到第二天特里薩修女再次來到大樹下的時候,發現這里已經用破布、木板等物搭起了一座帳篷,坐在裡面的小孩也比昨天多得多了。巴布告訴她,「這個棚子是大家幫著蓋的,我把朋友都找來上課了。」

就在這簡陋的「教室」里,特里薩修女除了教孩子們一些簡單的讀讀寫寫之外,還教他們衛生常識,比如刷牙、洗臉、洗澡等。她還親自帶孩子們到井邊,一個個教他們如何洗澡。貧民窟的婦女們將這些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很快地,她們也仿效特里薩的做法,替自己的孩子洗澡了。

特里薩修女在貧民窟辦露天學校的事兒很快就傳開了,一個星期後,來聽課的孩子達到了一百多人,後來又增加到了五百多人。

加爾各答是印度貧窮人口聚集的城市。由於貧窮,棄嬰之多,景象之慘,實在是人世間少有的。繼興辦貧民學校之後,特里薩又和別的修女們一起,承擔了收養那些骨瘦如柴、疾病纏身、先天殘疾的棄嬰的工作。

修女們不僅收養丟棄在修道院門口的嬰孩,還抱回了其他地方所見的棄嬰,有些窮人甚至還將自己養不起的孩子也送過來。棄嬰收養的數目越來越多,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於是購買葯品、奶粉及糧食的經費就出現了經常的短缺。但奇怪的是,每當發生這種短缺的時候,必定會有人送來金錢、食品、葯品、衣服等,幫助她們渡過難關。
臨終關懷院

在印度之外,特里薩修女和她的同道們廣為人們所知,是在她們為垂死者的服務被報道後開始的。在大部分人眼中,喂哺營養不良的兒童,給窮人送米送飯之類的事,並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在一個人口爆炸到讓人絕望的國度中,為一些即將要獻給死神的,只能再活幾小時或幾天的人建造家園,則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因為,在世界的任何其他地方,你都找不到特里薩修女在這項工作上所顯示的那種精神——對任何苦命人的無條件的尊重。

記者邁克爾·左美士曾經介紹過特里薩修女在加爾各答的第一間臨終關懷院,他說:一天,有一個垂死的人躺在緊靠甘貝爾醫院外面的路上。特里薩修女試圖把他送進醫院,但是,當她拿著葯物從葯房跑回來時,那個人已經死了,躺在地下的他無一人問津。特里薩憤怒了,她說:「他們對貓,對狗,都比對自己的同類兄弟好。如果是他們自己心愛的寵物,他們絕對不會讓它們這樣死去!」

特里薩修女經常會遇上此類事情。有一天,她發現一位老婦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破布裹著的腳上爬滿了螞蟻,頭上像是被老鼠咬了一個洞,殘留著血跡的傷口周圍爬滿了蒼蠅和蛆蟲。特里薩替老婦人測量呼吸與脈搏,發現老婦人似乎還有一口氣,就趕緊把老婦人送到了附近的醫院。醫院得知是位無家可歸的老人,便不予接收,但特里薩修女態度堅決:「老奶奶是否有救的責任不在醫院,但作為醫院想辦法給予治療卻是必須的!」迫於特里薩修女的義正辭嚴,醫院才對這個垂死的老婦人予以治療。

特里薩修女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善這種狀況。因為,街頭上的死屍何止一具,每天早上在加爾各答的街道上收集屍體,就如同收集垃圾一樣。珍珠海貧民區的窮人們曾湊集錢財,為垂死的人蓋了一間等死屋,這僅僅是一間擺著兩張床的簡陋的屋子,卻有著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清心之家」。但這間等死屋很快就關門大吉了,這是由於附近居民的強烈反對,他們害怕聞到死亡的腐臭。

特里薩修女來到加爾各答市衛生部門,衛生部門的一位熱心的官員接待了她,並帶她來到加爾各答著名的卡里寺院,寺院答應免費借出供信徒朝拜後休息的一處地方,給她們使用。

找到了這個為貧困的病人提供休養的場所後,僅僅一天時間,修女們就將二十多位最貧困、最痛苦的人安頓了下來。

一天,在離垃圾堆幾米遠的地方,特里薩修女發現了一副鬼一般的骨架,那幾乎是一副嶙峋的、被紙一般的人皮包裹著的骷髏,但他還有一息殘存,而蛆蟲已經開始侵蝕他的肌膚了。特里薩修女把老人搬進一間蓋了蔭篷的大堂,喂他進食,清潔他凄涼的、黏滿便溺的身體,還從老人的傷口裡清除蛆蟲。

「你怎麼能夠忍受我的臭味?」那衰弱得要死的人輕輕地喘道。

「比起你身上的痛苦,這根本算不了什麼。」她輕輕地回答。

老人很自信地嘀咕著:「你不是這里的人。這里的人不會做你做的事。」在垂死之際,他努力使自己微笑:「你是應當受到贊美的。」

「不,」她以微笑回報:「應當受到贊美的是你,你不要贊美我。」

還有一位老人,在搬來的那天傍晚就過世了,臨死前拉著特里薩修女的手,用孟加拉語低聲地說:「我一生活得像條狗,而我現在死得像個人。謝謝了。」

正是這位貌不驚人的修女,曾經讓無數被世俗社會拋棄的人,在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里,獲得尊嚴的補償。

麻瘋病康復中心

麻瘋病在民間又叫蠟燭病,因為患病後,人身體的某些部分會像被火燒熔的蠟燭,慢慢潰爛掉,直至最後死去。二十世紀中葉前後,這種病在印度十分猖獗,據當時估計,全印度大約有五百萬麻瘋病患者,僅加爾各答就有八萬之多。

整個社會對麻瘋病充滿恐懼:病人被家人遺棄,流落街頭或躲藏荒郊野外,或被困在山洞中;而一些健康的人見到麻瘋病人,也會趕緊躲避甚至會向他們扔石塊;警察見到了麻瘋病人,甚至持槍要他們抓去投入到集中營……
一天,市政府衛生部門的一位官員找到特里薩修女,希望她的「仁愛傳教修女會」能協助照顧那些因麻瘋病而病倒在街頭的患者,政府可提供一個適當的地方,以便把患者集中起來。年輕的修女們感到為難,因為修道院的工作已經很多,除了貧民區學校、兒童之家,還有臨終關懷院,如今要再添一所麻瘋病人康復中心,已經力不從心。但是,特里薩修女很痛快地答應了這位官員,因為對她而言,無私的仁愛就是天主,她想得更多的是可憐的麻瘋病人。

1969年,在加爾各答郊外一個叫第達加的地方,由仁愛傳教修女會創辦的第一所治療麻瘋病的康復中心成立了。這是坐落在一塊緊靠鐵路路基的廢置的地皮上,用麻布袋、竹竿、鐵皮、瓦片等作為建築材料,再加上豐富的想像力構築而成的小屋,小屋的屋頂部分搭蓋在露天排水渠的木樁上。

特里薩和修女們開始找尋那些被親友和家人趕出家門的麻瘋病患者,經常走進散發著惡臭的破屋,驅趕麻瘋病患者傷口上蠕動著的蛆蟲和在傷口上舔食的蒼蠅,為他們注射葯劑,包紮傷口,撫慰他們那顆受到傷害的心靈。

第達加麻瘋病康復中心開始服務的那天,特里薩修女特地用手撫摸每一位麻瘋病人的身體和手,以此來表示對每位病人的關懷。她親切地對大家說:「請振作起來,天主絕對沒有拋棄你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那些潰爛掉手指頭的婦女,失去了雙腿的老人,爛掉了耳朵的小孩……頓時感到一股暖流通過全身,增添了戰勝病痛的信心。

但是,對於每位麻瘋病患者來說,醫學上的奇跡並不能同時把他們額頭上的「麻瘋病」刺青刮掉,治癒出院後的患者仍遭到社會上的歧視,沒有人願意僱用他們。所以,病人為了繼續留在受保護的醫院內,不惜撕破結痂的傷口……

面對著麻瘋病康復者在回歸社會時出現的種種現實問題,仁愛傳教修女會創辦的這些康復中心開始安排痊癒後的病人參加的職業訓練——讓一些病人從事為自己紡織綳帶,製造自己的葯囊之類的簡單工作;也有一些人在麻瘋病康復中心內的木工工場、造鞋工場、磚窯和小農庄工作,用他們自己的勞動保障自己的基本需要;或耕作自己的稻田和麥田,使他們自給自足。特里薩修女還弄來了一台舊式印刷機,讓病人們用它印一些傳單和報紙,藉此重新投入生活並賺點錢。為了能讓病人們過上與正常人相同的生活,每逢到了聖誕節,特里薩修女總要安排他們參加子夜彌撒,還組織他們演出話劇,協助修女們派發聖誕禮品,參加午餐音樂會,等等。

總之,住進康復中心的麻瘋病人,無論在哪一方面都能享受到正常人的樂趣,都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他們重新享有了正常人的尊嚴。

摘自《仁愛一生》屈雅君等編譯珠海出版社2002年1月版

特里薩修女的話:

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

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特里薩修女

J. 天堂使者特蕾莎是誰

在人人都想致富的今天,人們怎麼使用和消費勞動所獲的財富,包括獎金,外人當然無權干涉,可是有一種在今天已經很稀缺的東西——被叫做「感動」的,卻可以從如何使用獎金上體現出來。不過,最使我感動的是特蕾莎修女對獎金的使用。

1979年,當諾貝爾獎評委會宣布把當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特蕾莎修女時,她似乎感到了某種困惑,因為她從未想到過獲獎,而且做夢都沒有想到過自己有一天會突然成為富翁——這是一個今天人們夢寐以求的生活理想。由於沒有充分的准備,而且似乎自己並不適宜於當一個富人,特蕾莎修女本能地遲疑著,而且想拒絕這個獎項和這一大筆一夜之間就可以讓她富起來的獎金。但是,諾貝爾獎評委會的頒獎理由卻讓她發現了自己應當領這個獎和怎樣用這筆巨額獎金的理由或思路。

評委會說:「她(特蕾莎)的事業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尊重人的個性,尊重人的天賦價值。那些最孤獨的人、處境最悲慘的人,得到了她真誠的關懷和照料。這種情操發自她對人的尊重,完全沒有居高施捨的姿態。而且,她個人成功地彌合了富國與窮國之間的鴻溝,她以尊重人類尊嚴的觀念在兩者之間建設了一座橋梁。」

於是在挪威奧斯陸那金碧輝煌的市政廳,特蕾莎修女鄭重地對全世界說:「這項榮譽,我個人不配領受。今天,我來接受這個獎項,是代表世界上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隨後她既對人類這個世界做出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又對自己的行為原則作了誠實的解釋:我既不說,也不講,只是做。

沒錯,很多人都估計對了,她是要把這筆獎金全部捐贈出來,用到那些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身上。但是,特蕾莎修女似乎對此還不滿足,而且對金錢還有更多的一絲「貪婪」。當她知道在頒獎儀式上為全體來賓所准備的國宴需要花費不菲的資金時,不禁黯然神傷,眼角溢出了閃光的東西,那是一種感傷的淚。正如幾年前的教師節上,當貧窮山區來的教師在北京招待他們的一次高規格宴會上得知這一餐飯的價格比他們一年的工資(而且常常是無法按時拿到)還高時,不禁對著攝像機淚流滿面。

特蕾莎抹去了眼角的淚,帶著深深的不安對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的主管者發出真誠的、柔弱的、但又幾乎是難以拒絕的請求:「客人們能不能不享用這次盛宴,而把這次國宴的錢連同諾貝爾獎金一起贈給我。因為……因為……吃這餐飯可能是一種浪費。一頓豪華國宴只能供一百多人享用而已,如果把錢交給我們仁愛傳教修女會使用的話,卻可以讓一千五百名印度窮人吃一天飽飯。」特蕾莎說這番話的時候帶著深深的不安,因為她的請求可能讓很多尊貴的客人無法享用這次風光無限的大餐,而且甚為掃興,那裡不僅可以吃到法國鵝肝醬、法國牛排、挪威鹿肉等世界名菜,而且還可以與全球名流、著名學者、各國政客見面。但是,為了窮人,特蕾莎修女豁出去了。

出乎特蕾莎的意料,她的要求並沒人得罪當年的高貴客人,反而深深地打動了他們。他們一致同意,取消那一年的國宴,把辦理國宴的六千美金餐費統統交給特蕾莎修女。特蕾莎修女遵守了自己的諾言,為窮人和孤獨的人領獎,連同這筆國宴費和當年的和平獎獎金十九點二萬美金,一並捐作麻風病防治基金之用。

她和其他修女一起辦起了兒童之家,收養從路上撿來的先天殘疾的棄嬰,把他們撫養成人,並告訴他們「你是這個社會重要的一分子」;還有麻風病人康復中心,收治照顧那些甚至被親人唾棄的人,讓他們感到自己「並沒有被天主拋棄」;最著名的是她在貧民區創辦的臨終關懷院,使流落街頭的垂死者得以在呵護中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她說:「這些人像畜生一樣活了一輩子,總該讓他們最後像個人樣。」那些被背進關懷院的可憐人,有的軀體已經被鼠蟻咬得殘缺不全,剛入院洗澡時往往用瓦片才能颳去身上的污垢,他們最後握著修女的手,嘴角帶著微笑「踏上天國之路」。一個原本對特蕾莎修女的善行心存疑慮的印度教法師,當看到她一絲不苟地為一個快死的男人清理布滿蛆蟲的傷口時,慚愧地說:「我在寺廟供奉聖母女神三十年,今天才看見聖母的肉身!」

她所幫助的人從來不上教堂,因為他們衣衫破爛;不會哭泣,因為他們沒有眼淚可流;從來不祈禱,因為他們認為那沒有用;甚至不會請求,因為一向沒有人會理睬他們。但在這位可愛的修女眼中,他們的生命同樣值得擁有尊嚴,那是同一個上帝,他們的傷痕就是基督的傷痕。

人類缺少愛心是導致世界貧窮的原因,而貧窮則是我們拒絕跟別人分享的結果,我很喜歡特蕾莎修女的一段話:「如果你做善事,人們可能會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但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它說明,一個人可以做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而無需顧忌別人的評價。

特蕾莎修女就是這樣做的,她無力改變全世界的黑暗,就努力使身邊的地方變得光明。

熱點內容
konomo手錶怎麼樣 發布:2024-05-17 19:03:45 瀏覽:522
庫裏手錶哪個最值錢 發布:2024-05-17 19:03:39 瀏覽:22
外灘一號路易威登家居 發布:2024-05-17 19:02:26 瀏覽:382
機械表轉轉停停 發布:2024-05-17 18:58:19 瀏覽:237
錫林浩特市浪琴手錶店址 發布:2024-05-17 18:45:09 瀏覽:945
蘋果1手錶能打電話嗎 發布:2024-05-17 18:40:43 瀏覽:939
浪琴手錶吊牌信息 發布:2024-05-17 18:34:19 瀏覽:467
領導幹部不能超過什麼級手錶 發布:2024-05-17 18:03:26 瀏覽:848
電話手錶的晶元從哪裡買 發布:2024-05-17 17:50:33 瀏覽:388
浪琴軍旗電子表雙日歷 發布:2024-05-17 17:29:51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