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錶價格 » 徐冰路易威登

徐冰路易威登

發布時間: 2022-07-10 04:49:19

⑴ 王曉波的大事年表

1968年7月生於四川。
1987年2月至1990年書法及繪畫作品參加中國書畫藝術沙龍展並多次獲優秀作品獎。
1988年起藝術評論、書畫作品發表於香港、深圳及全國報、刊、網路等媒體。
1988年9月10日為《四川日報》的《天府周末》版題寫中國書法刊頭字。
先後30多幅國畫被《四川青年報》、《四川文化報》、《四川日報》、《四川統一戰線》、《通川日報》、《西南民兵》、《家庭與生活報》、《中國農民報》、《中國人口報》、等報刊發表。
1989年10月16日國畫作品及簡歷並被《中國大眾美術報》》的「當代美術拔萃」版介紹。 1990年10月至今先後任深圳藝術沙龍任美術評論員、物業資產管理和商業管理公司任總經理/副總經理。 期間,參與多項大型策展:《共和國十大元帥光輝業績展》、《90`藝術系列大展》、《深圳藝木沙龍首屆會員作品展》、《中國當代藝術展》、《深圳荔枝節名優新產品展》等大型展覽,以及電視媒體的腳本編寫及其拍攝參與。
其中, 美術評論: 《跨越時空的創作》、《生動的抓取》、《古今中外融通,著述與繪畫兼得--記英籍華人著名藝術家楊希雪》、《師法內外、筆墨兼融》等發表在香港《文匯報》、香港《當代藝術報》、《中國書畫報》、《北京青年報》、《深圳商報》。
1991年3月作品《秋荷》、《鐵石勁樹》參加深圳市博物館深圳藝術沙龍會員作品展和深圳市博物館南國藝術廳首屆全國邀請展。
1991年10月至1992年8月參與香港《當代藝術報》編審工作,任責任編輯。
《古今中外融通,著述與繪畫兼得 --記著名藝木家楊希雪》發表於香港《當代藝術報》、《世界華人報》。
1992年參與高層寫字樓的管理及企業文化策劃工作,其間於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兼職任香港《深業通訊》編輯與美編。 期間中斷了書法與繪畫,撰寫的文章/攝影作品散見《深圳特區報》、《深圳法制報》、 《深圳商報》、《中外房地產導報》、《深圳房地產研究》等報刊。
1995年為油畫家陳培輝先生《我們的總設計師》這幅油畫寫評論:《跨越時空的創作》,發表於1995年6月23日星期五發表於《深圳商報》。
在1998年11月至2001年4月參與深圳房地產高層住宅的管理、別墅區管理、兩條商業街的策劃和起動。2001年5月至2007年6月先後參與深圳商業購物廣場的改造和商業管理,2個商業會所經營管理和1個商業會所的等備,社區商業街的策劃、起動、運營。其間:基本無書畫藝術活動和創作。
2007年11月發表對張靚穎單典樂評《真乃「天下無雙」之靚穎》。藝評章子怡早年肖像攝影《說子怡的這幅肖象》。以及第20屆世界模特小姐大賽國際總決賽評介。
2007年9月作品8件在倫敦薩奇畫廊展藏。
2008年5月撰寫評論《董小明<半畝方塘>的未來意義》。
2008年5月16日至18日參加《08香港國際藝術展》,並參加由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長唐英年主持的《"香港對話":"文化投資"國際論壇》,以及由亞洲藝術文獻庫主持的來自美國、英國、澳洲、中國北京與香港、日本等8位國際知名藝術界領袖參與的《時移勢易:博物館與文化慾望」大型博物館專題國際論壇》。
2008年6月捐贈3幅作品參加由北京天祿琳琅藝術網、新浪收藏、《北京日報》、《中國商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書畫報》、《金融投資報》等機構主辦與支持的藝術品拍賣及款項全部捐贈災區的活動。
2008年8-12月:發表對著名國際策展人、藝評人、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漢雅軒畫廊總監張頌仁的人物專訪《張頌仁先生的魅力》。為德國「歷史輪流轉」 新媒體藝術在香港歌德學院的展覽發表藝評《媒體的記憶:重演歷史、體驗過去》。評論張培力的多媒體《靜音》深圳展:《張培力呈現了「逆向時間」》。在原《美術同盟》首頁發表《美玩蹦蹦球池與抗衡災難》,解讀嚴隱鴻在世各地展出的以油畫為主的裝置藝術作品《球池》。在《藝術國際》發表評論徐唯辛先生的油畫《工棚》《礦工肖像》:《永不衰退的視覺寫實》。
2008年12月出席國際藝評人協會香港分會全新雙語網頁正式啟活動。2008年12月7日應邀參加香港2008年終「茶聚政務司司長官邸」的藝術活動。
2009年1月及之後幾個月內發表影評章子怡主演的電影:《電影<梅蘭芳>的幾點隨感》。張靚穎單典樂評:《真乃「天下無雙」之靚穎》, 藝評「法國五月」 藝術節多元素舞蹈:《舞蹈七巧板》。
2009年4月至8月應邀參加「香港法國五月藝術節」和「中法文化之春」 藝術活動,尤其是在《當代藝術網》對《路易威登:創意情感》藝術展連續推出4篇評論:《(1)香港藝術館被「包」 》、《(2)創意矚目的LV美術館》、《(3)藝術的多元化生態》、《(4)藝術:LV品牌的DNA》受到港澳藝術界和商業界的跨界思考和廣泛關注。為香港青年藝術家曾建華先生的媒體數碼裝置藝術作品撰發評論《曾建華作品的另類吸引》。
並對香港深圳相關展覽進行系列評論。2009年多篇藝術理論與批評發表於等媒體。2008年8月至10月初組織實施「慶國慶.楊希雪專輯」藝術推介系列策劃。2009年9月至11月底參與著名英籍華人藝術家楊希雪先生「文化回歸」北京、廣東、肇慶廣州、東莞、深圳、香港巡迴藝術活動策劃和媒體宣傳活動。
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從事楊希雪藝術研究,對著名英籍華人藝術家楊希雪先生歷年來在歐洲和多次回國藝術交流的電視節目、影視、錄相、新聞報道、講學授課、繪畫示範等資料進行研究整理。同時,對楊希雪藝術理論進行研究,己在《藝術國際》發表理論研究文稿《藝術的主觀表達與哲學思考》。並對楊希雪全方景觀理論和吉尼斯世界長卷《文化五千》進行系列研究。
2009 年10 月7 日,對在香港「中國會」里舉行的《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著名中國藝術家黃銳生生講座進行報道:《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黃銳藝術講座》。
2009 年9月在《當代藝術網》撰文《江因風的人本科學主義追求》,評論青年批評家、藝術家江因風「音樂極限書寫」 。2009 年10 月在《當代藝術網》發表北京著名書法家藝評:《讀趙文濤先生的書法作品》。
2010年3月重點推出關於著名華人粱潔華先生人物畫解讀及其在理論與技法上的創新:在《中國網. 藝術中國》發表《看梁潔華人物畫的繼承和創新》。繼《中國網. 藝術中國》發表後《看梁潔華人物畫的繼承和創新》被《香術藝術評論》、原《美術同盟》和《藝術上海》首頁轉發。
同月《香港藝術評論》發錶王曉波為英國藝術家Simon Birch先生策展的多套媒體視覺綜裝置展「HOPE & GLORY」「希望&光榮」評論文章《跨界聯動與混合呈現》。
在《中國網.藝術中國》發表藝評范曾先生的文章《筆墨師古且出新——我看范曾先生的筆墨新意》, 同月被《雅昌藝術網.博客專欄》首頁推薦。為著名藝術家、香港現代水墨畫協會會長陳成球先生撰寫藝評:《應目會心、神超理得 ---陳成球先生的新水墨藝術》發表於《中國網.藝術中國》。文章《抽象藝術最早起源於中國及兼談未來藝術的發展方向》理論探討它諸《藝術國際》和《雅昌藝術網.博客專欄》。
《中國網.藝術中國》發表《齊白石作品的時代精神和生活氣息》
2010年4月在《藝術上海》發表《實現視覺形象再造的新媒介藝術---關於楊希雪的「Space 太空漫步系列」的對話》。《香港藝術評論》發表評著名美籍華人藝術家王健先生:《跨越與融合:從西到東談王健》。
在此期間, 還對電影《梅蘭芳》發表影評:《電影《梅蘭芳》的幾點隨感》,張靚穎專輯蝶評《什麼類型都想嘗試的歌手---張靚穎專輯〈張靚穎@音樂〉》,發表采訪《Hidy Ng-備受國際時裝界推崇的香港著名設計師》。
2011年1月至12月,王曉波首次在《藝術上海》策劃推出在《楊希雪·國禮藝術大師風采擷影》1-8集,《藝術中國》發表《讀楊希雪變象視覺藝術》。在4-5月應邀參加「香港法國五月藝術節」藝術活動和藝評。6月《思考文化藝術的開放狀態》被《藝術國際》博客首頁作為「熱點文章」刊發。2011年5月和12月分別在新浪博客和雅昌網發表影評章子怡、郭富城主演的《<最愛>:悲涼中獲得超越》。《藝無常理而新》一文2011-9-7日首發於《香港藝術評論》,2011-9-8 《藝術國際》首頁發表,並被《雅昌藝術網.博客專欄》首頁轉發。10月《喬布斯與計算器PC文化》發表於《香港藝術評論》。10月《藝術中國》發表《貝聿銘的家鄉情懷》。11月為英國華人楊希雪先生敬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先生的十米長卷水彩畫《和諧圖》寫藝評:《楊希雪《和諧圖》的文化意義》、《祈願和平,世界大同》、《對和諧世界的期翼》先後發於《世界華人周刊》、《藝術上海》、《新浪論壇》。12月《雅虎娛樂》發表娛樂評論《彰顯活力的張靚穎張靚穎》、音樂評論《方鸝鸝:永運的江南》,《中國網.藝術中國》發錶王曉波影評:《金陵十三釵:強烈對比的美讓我感動》,《香港藝術評論》和《藝術中國》發表《光耀傳統的個性派大師潘天壽》。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王曉波在《福布斯中文》發表影評王家衛導演,章子怡、梁朝偉主演的電影《<一代宗師>的武學與哲思》;《藝術中國》發表音樂、電影、視覺、文化等藝術評論,許鞍華導演、劉德華、葉德嫻主演的《桃姐》:《桃姐的回答》 。 《藝術中國》音樂評介著名青年歌星張靚穎專輯《第七感》:《張靚穎續唱自信、力量和超越的新專輯<第七感>》 ;鄧偉標先生新專輯《瑪雅新紀元》:《<瑪雅新紀元>的平靜與和諧》;《藝術中國.音樂》給當今樂壇最年輕、最成功的傑出旅英打擊樂獨奏家王貝貝寫藝評《王貝貝:橫跨音樂、舞蹈、雕塑的多元藝術》;《藝術中國》樂評《九萬里風鵬正舉 -廣東流行樂壇的明天更美好》;《聖樂飄飄:法國巴洛克古樂團》。《音樂浪潮:馬特諾電音琴奏響天籟之音》;《繪畫結緣音樂:用聽覺表現視覺藝術之魂》;《藝術上海》發表《邂逅法國里昂敲擊樂完美炫技》,《聖樂飄飄:法國巴洛克古樂團》。 在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間,還在藝術中國、福布斯中文網、香港藝術評論、中國藝術新聞網、鳳凰網文化、香港商報文化周刊等重點推出:發表視覺藝術評論《安迪·沃霍就是時尚本身》 ;《楊希雪畫作再入白金漢宮 又被英女王收藏》 ;《楊希雪當代藝術中的中國文化軌跡》 ;《數碼多媒體為歷史文化增輝添彩---「頤養謝塵喧 ─ 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園」觀感》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彰顯四大國際特色》 ;《跨文化盛宴:2013法國五月藝術節》 ;《繪畫結緣音樂:用聽覺表現視覺藝術之魂》 ;《"東歐芳華"呈獻文化魅力》 。中國藝術新聞網等發表:《訪問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古跡活化構建平台,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王曉波接受香港商報記者韋正風采訪: 《讓文藝回歸文藝---被禁60年後<武訓傳>重發DVD》 。給著名當代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先生的「新象形文字」 作品《地書》寫藝術評論, 《藝術中國》:《<地書>的開創性貢獻與借鑒性狹窄及其雜合性缺失》;玩轉地鐵周刊:《到OCT 看《地書》 。

⑵ 求梁莉的《東風西漸:解讀國際大牌里的中國元素》急!!!鏈接也好,拜謝!

各大國際時裝品牌中出現中國元素早已不是新鮮事。近些年,國人憑借著趕超歐美的迅猛消費態勢,成為國際大牌爭相獻殷勤的「財神爺」,各大品牌自然少不了奉上讓中國人倍感自豪和親切的中國元素,China Chic炙手可熱。國際大牌詮釋中國元素的方式很值得我們細細品評和思考,他們所詮釋的中國元素是他們對中國所了解的那一部分,就好像是,他們站在門外,從門洞中窺一斑而見全豹;我們國人則身處門中,得見全豹,對於如何取捨,才能提煉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中國元素,反而更容易糾結不清。
西方世界對中國的了解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了。通過海上和陸地兩條絲綢之路,兩千多年以來,大量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湧入西方。在十六世紀的明朝中葉之後,歐洲傳教士的來華佈道,海上貿易的繁榮,西方世界才開始對中國有真正深入的了解,為18世紀歐洲思想家們濃郁的中國情結以及歐洲社會的「中國熱」奠定基礎。
青花瓷為歐洲商人帶來巨大商機。在16至18世紀,共有三億多件瓷器在歐洲登陸,它的銷售遍及地球三分之二的大陸。明朝時的海禁讓到達歐洲的青花瓷身價倍漲,一時成為權貴人士才能擁有的奢侈品。直到17世紀上半葉,通過荷蘭人的超凡商業組織能力,青花瓷才開始步入尋常百姓家。英國女王瑪麗二世對青花瓷的青睞,更是帶動了整個英國社會收藏中國瓷器的風尚。西方世界對青花瓷的獨特情愫,不難在今日的各大國際時裝大牌的發布系列中看到。時裝界的青花瓷時代由羅伯托·卡瓦利(Roberto Cavalli)所開創,在卡瓦利2005年秋冬成衣系列發布中,呈現了一長一短兩件青花瓷紋樣的禮服,在此之前,尚無西方設計師能將中國元素運用得如此渾然天成,在此之後,這款青花瓷禮服就被其它品牌不斷地模仿和膜拜。其影響至深,以至於克里斯汀·迪奧2009年春季高級定製系列發布中,在禮服上運用的白底藍色紋樣,被視為青花瓷風格的延續,盡管其靈感實際上是來源於中世紀歐洲弗蘭德地區的一種傳統顏色,而非青花瓷。在卡瓦利2013年早春度假系列新品女裝中,再次於服裝上呈現青花瓷印花的紋樣,帶來東方風情的柔美氣息,契合了西方人心目中青花瓷的高貴典雅印象。在斯特拉·麥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2012秋冬系列中,白底藍色浮雕刺綉圖案,也呈現出青花瓷的感覺。
二十世紀20、30年代的舊上海,是西方時裝設計大師們揮之不去的東方情結。當時的上海,遍布西方各國租界,金融商業繁榮,與當時的紐約、巴黎齊名,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國際化大都市,被譽為「東方巴黎」。十里洋場中身著改良旗袍的時髦女子,更是西方人心目中的東方性感女神。隨著1997年妮可·基德曼身著鵝黃色綉花的迪奧高級定製旗袍,款款走上奧斯卡紅毯,一場全球的中式服裝風暴席捲而來。阿瑪尼(Armani)2009年春季高級定製系列中,展現出二十世紀30年代的上海風情,玲瓏的寶塔形翹肩外套、濃艷的漆紅色、流蘇裝飾的衣扣、如旗袍一般的緊身輪廓,勾勒出步履旖旎的倩影。夏奈爾(Chanel)2010年的高級定製系列發布上,旗袍的出現,無疑是為了贏得中國富人的高級定製市場。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2011年春夏系列發布中,旗袍的小立領、斜襟、盤扣,以及招搖的直抵大腿上部的高叉,性感到妖冶,這是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精心策劃的一場針對遠東顧客的時裝發布。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開始打開國門,迎接各方來客。對西方世界來說,那時的中國社會就像是地球上的另一個世界,他們對冷戰期間封閉了幾十年的遙遠中國感到十分陌生,又充滿好奇。西方人對那個時代中國的印象就像是電影蒙太奇一樣的片段,要表達它們,難免斷章取義。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數夏奈爾的」巴黎·上海「2010高級手工坊時裝發布:解放軍服裝、雙C標志取代五角星的解放軍帽、越南斗笠……很明顯,這是對中國一知半解的西方人,用他們心目中的中國元素拼湊出的不知所雲的故事。不知是出於調侃或是懷舊,中國百姓的生活日用品也成為國際大牌們的靈感來源。路易·威登的民工蛇皮袋、菜籃子包、「為人民服務」軍挎包,夏奈爾的暖水袋包和中葯包,古奇(Gucci)的郵差自行車……經過大牌們的重新包裝,這些已經被棄之不用的老物件一躍成為時尚名品。對於西方設計師,中國元素就是能讓外國人由此聯想到中國或中國人的元素,在此同時,似乎鮮少考慮到當下中國人的情感及喜好,所以會出現這樣解讀的錯位。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國,一些西方設計師不滿足之前對中國元素「形」的模仿,開始探尋「神」的再現,對抽象的中國審美思維進行深入解讀。於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形散神圓、追求意境的中國水墨畫。普拉達(Prada)2008年春夏成衣發布,嬌艷的色彩與富有流動感的插畫風格印花,讓飄逸的半透明生絲綃隨著模特的步履靈動生輝,包邊的變形小立領,烘托出女性嬌嫩的肌膚,滿溢的自然情趣,寓情於景。高田賢三(Kenzo)2008秋冬系列發布中,以中國傳統的梅花和月季圖案作為主題的禮服設計,形意合一。西方設計師們也把中國人作為審美主體來進行創作,而不僅僅是滿足西方人追求異國情調的獵奇心理。
值得關注的還有近年來活躍在國際時裝舞台上的華裔設計師,他們對中國元素的詮釋也有其獨到之處。」婚紗女王」王薇薇(Vera Wang)在2013早春女裝系列中運用了中國式樣的提花刺綉圖案,在運用中國元素上顯得惜墨如金,比較謹慎。紐約的華裔設計師吳季剛(Jason Wu)在2012年秋冬系列發布中,將他理解的中國元素概括為三個方面:軍事化的中國、清朝的中國、二十世紀30、40年代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運用軍綠色和紅色的運動裝、盔甲式肩部的夾克表現軍事化的中國,運用清朝官員的帽子、祥雲紋樣的裙子、華美的刺綉表現清朝的中國,運用旗袍式的晚禮服表現二十世紀30、40年代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這些手法與西方人看中國的感覺無異。華裔鞋履設計師周仰傑(Jimmy Choo)2012年秋冬系列中,大量中國刺綉被運用於鞋面上,富有典雅優美的女性氣質,將中國風情恰如其分地融入他一貫的優雅設計中。譚玉燕(Vivienne Tam)生長於東西文化交融的香港,一直致力於中國元素的塑造,呈現東西方結合的視覺效果,她的設計中呈現的中國元素也趨於豐富多樣。
鑒於當今中國在國際上的政治經濟水平,中國設計師還無法掌握時尚話語權。同樣的中國元素被國際大牌和國內品牌運用,會被解讀為不同的結果。身為當代的中國人,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的需要,只是我們還要更多一些對中國以外的世界的真正了解,覓尋到基於中國傳統的普世價值。通過認識世界來認識自己,也通過認識自己來認識世界。如谷文達所說:「從廣義的角度來說,任何你周邊的經典文化里都含有中國要素。"中國元素的應用既不能流於表面,亦不能失於凝重。前者不耐尋味,後者曲高和寡。或許我們可以借鑒徐冰和蔡國強兩位國際級的中國當代藝術大師。徐冰的《天書》乍一看是中國書法,其實是世界語言——英語;蔡國強運用的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但卻以煙火的形式呈現出來。這二者都蘊含著古老而傳統的中國元素,卻與當今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積累,任何一個元素都是滄海一粟,都可以是訴說中國故事的語匯,就看我們如何去說得精彩。中國元素不僅是挖掘中國的過去,更要關注中國的現在和未來方向。讓中國元素與當下的社會生活發生緊密的聯系,同時在生理和心理層面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中國元素才能真正走下廟堂,成為有血有肉的鮮活生命。

熱點內容
男士潛水正品機械手錶價格 發布:2024-05-20 09:43:31 瀏覽:32
北京手錶體驗店哪個好 發布:2024-05-20 09:29:13 瀏覽:76
雅格手錶電池保多久 發布:2024-05-20 09:15:27 瀏覽:265
電子表格怎麼取名 發布:2024-05-20 09:14:48 瀏覽:585
男士手錶推薦萬國兩千多 發布:2024-05-20 08:53:23 瀏覽:341
香奈兒利潤 發布:2024-05-20 07:55:02 瀏覽:310
高明區哪裡有修電子手錶的 發布:2024-05-20 07:54:51 瀏覽:26
智能手錶國內強制3c 發布:2024-05-20 07:37:43 瀏覽:741
500的手錶卡西歐 發布:2024-05-20 07:33:33 瀏覽:962
廣州頂級復刻機械表 發布:2024-05-20 07:18:18 瀏覽: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