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錶價格 » 崇古馳做飯

崇古馳做飯

發布時間: 2022-09-15 11:49:45

1. 三國里法孝直是誰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法正出身名士家庭,為名士法真之孫。

建安初年,由於天下飢荒,法正與好友同郡的孟達一起入蜀依附劉璋,但劉璋不是個善於用人的人,很久之後法正才當上新都縣令,之後又被任命為軍議校尉。法正懷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誹謗,十分苦惱,益州別駕張松與法正是好友,也覺得劉璋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

(1)崇古馳做飯擴展閱讀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法正的生平事跡與正史大體相當,是賢士法真孫子,張松之友。原為劉璋部屬,與張松、孟達合謀獻益州給劉備。

在涪城大會上,與龐統一起策劃刺殺劉璋的計劃。伐蜀成功後,曾與諸葛亮討論治法之事。後來任蜀郡太守時公報私仇,聽聞諸葛亮向他人的解釋後有所收斂。曹劉爭漢中時,說服劉備親征,又受諸葛亮之命助黃忠斬殺夏侯淵。劉備進位漢中王後,法正被任命為尚書令。

2. 求大量的樂府詩

曹操的
氣出唱(三首)

其一

駕六龍,乘風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遊。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火昆〕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忄曷〕。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葯。
跪受之,敬神齊。
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雲為之蓋。
仙人慾來,出隨風,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門」內有「言」,音「銀」)!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時。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乘雲駕龍,郁何〔艹務〕〔艹務〕。
遨遊八極,乃到昆侖之山,
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台,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願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

精列

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願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
思想昆侖居。
見期於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
周禮聖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
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

度關山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聖,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後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

對酒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穀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

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盪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

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

短歌行(二首)

其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隆。
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後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
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
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並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賜圭瓚,〔禾巨〕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
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

秋胡行(二首)

其一

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
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
牛頓不起,車墮谷間。
坐磐石之上,彈五弦之琴。
作為清角韻,意中迷煩。
歌以言志,晨上散關山。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
負□(「拚」的「厶」改為「合」,音「演」)被裘,似非恆人。
謂卿雲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來到此間?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
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歷觀,遨遊八極,枕石漱流飲泉。
沈吟不決,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侖山。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
夜夜安得寐,惆悵以自憐。
正而不譎,辭賦依因。
經傳所過,西來所傳。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其二

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
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
經歷昆侖山,到蓬萊。
飄遙八極,與神人俱。
思得神葯,萬歲為期。
歌以言志,願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陽,殊不知老;
赤松王喬,亦雲得道。
得之未聞,庶以壽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儀合聖化,貴者獨人不?
萬國率土,莫非王臣。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關。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大人先天而天弗違。
不戚年往,憂世不治。
存亡有命,慮之為蚩。
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壯盛智愚,殊不再來。
愛時進趣,將以惠誰?
泛泛放逸,亦同何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漢樂府《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杜甫 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路!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菊 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杜甫 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路!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菊 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破陣子 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3. 描寫蜀葵花的詩句

1. 關於蜀葵花的詩句

2. 關於蜀葵的名詩句
關於蜀葵花的詩句 1.關於蜀葵的詩詞
《木蘭花/玉樓春》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杏梁歸燕雙回首。黃蜀葵花開應候。畫堂元是降生辰,玉盞更斟長命酒。爐中百和添香獸。簾外青蛾回舞袖。此時紅粉感恩人,拜向月宮千歲壽。

《秋光》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小圃秋光潑眼來,老人隱幾興悠哉!翩翩蝴蝶成雙過,兩兩蜀葵相背開。

雨足疏籬引荒蔓,人稀幽徑長新苔。

貧家灶冷炊煙晚,待得鄰翁賣葯回。

《鶴沖天·篘玉液》

年代: 宋 作者: 李彌遜

篘玉液,釀花光。來趁北窗涼。為君小摘蜀葵黃。一似嗅枝香。飲中仙,山中相。也道十分宮樣。一般時候最宜嘗。竹院月侵床。

《和知己秋日傷懷》

年代: 唐 作者: 鄭谷

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亭台。

梁塵寂寞燕歸去,黃蜀葵花一朵開。
2.有關葵花的詩句
《葵花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庄

植物雖微性有常,人心翻覆至難量。李陵衛律陰山死,不似葵花識太陽。

《葵花》

年代: 明 作者: 高啟

艷發朱光里,叢依綠蔭邊。夕同山蕣落,午並海榴燃。

幽馥流珍簟,鮮輝照藻筵。群芳已謝賞,孤植轉成憐。

《嘆葵花》

年代: 唐 作者: 戴叔倫

今日見花落,明日見花開。花開能向日,花落委蒼苔。

自不同凡卉,看時幾日回。

《葵花》

年代: 宋 作者: 陳景沂

人情物理要推求,不早敷黃隸晚秋。黃得十分雖好看,風霜爭奈在前頭。

《葵花》

年代: 宋 作者: 陳石齋

恐是牡丹重換紫,久疑芍葯再翻紅。嬌嬈不似桑間女,蔽芾深迷薴下翁。

《葵花吟》

年代: 宋 作者: 金朋說

絳萼累累承曉露,含英蘊質並朱雲。廟廊忠梗誰堪比,能展丹心向日傾。

《和石昌言學士官舍十題·葵花》

年代: 宋 作者: 梅堯臣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眾草能蘙之。真似節旄思屬國,向來零落誰能持。

《葵花》

年代: 宋 作者: 吳子良

花生初咫尺,意思已尋丈。一日復一日,看看眾花上。

《題葵花》

年代: 明 作者: 占城使臣

花於木槿渾相似,葉比芙蓉只一般。五尺闌干遮不盡,獨留一半與人看。
3.關於向日葵的古詩
有以下關於向日葵的古詩:

一、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客中初夏》宋·司馬光

白話釋義:柳絮隨風飄揚,只有向日葵朝著太陽。

二、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積雨輞川庄作》唐·王維

白話釋義:山中清凈,松樹下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三、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唐·杜甫

白話釋義:向日葵的葉子始終朝向太陽,可見物質本身的性質是不能輕易改變的。

四、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長歌行》漢樂府

白話釋義:院子里的向日葵還是青色的,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五、花開能向日,花落委蒼苔。 ——《嘆葵花》唐·戴叔倫

白話釋義:開花的時候能向著太陽,花落了向著青苔。
4.關於蜀葵的詩詞
《木蘭花/玉樓春》年代: 宋 作者: 晏殊杏梁歸燕雙回首。

黃蜀葵花開應候。畫堂元是降生辰,玉盞更斟長命酒。

爐中百和添香獸。簾外青蛾回舞袖。

此時紅粉感恩人,拜向月宮千歲壽。《秋光》年代: 宋 作者: 陸游小圃秋光潑眼來,老人隱幾興悠哉!翩翩蝴蝶成雙過,兩兩蜀葵相背開。

雨足疏籬引荒蔓,人稀幽徑長新苔。貧家灶冷炊煙晚,待得鄰翁賣葯回。

《鶴沖天·篘玉液》年代: 宋 作者: 李彌遜篘玉液,釀花光。來趁北窗涼。

為君小摘蜀葵黃。一似嗅枝香。

飲中仙,山中相。也道十分宮樣。

一般時候最宜嘗。竹院月侵床。

《和知己秋日傷懷》年代: 唐 作者: 鄭谷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亭台。梁塵寂寞燕歸去,黃蜀葵花一朵開。
5.描寫蜀葵的詩詞
《木蘭花/玉樓春》年代: 宋 作者: 晏殊杏梁歸燕雙回首。

黃蜀葵花開應候。畫堂元是降生辰,玉盞更斟長命酒。

爐中百和添香獸。簾外青蛾回舞袖。

此時紅粉感恩人,拜向月宮千歲壽。《秋光》年代: 宋 作者: 陸游小圃秋光潑眼來,老人隱幾興悠哉!翩翩蝴蝶成雙過,兩兩蜀葵相背開。

雨足疏籬引荒蔓,人稀幽徑長新苔。貧家灶冷炊煙晚,待得鄰翁賣葯回。

《鶴沖天·篘玉液》年代: 宋 作者: 李彌遜篘玉液,釀花光。來趁北窗涼。

為君小摘蜀葵黃。一似嗅枝香。

飲中仙,山中相。也道十分宮樣。

一般時候最宜嘗。竹院月侵床。

《和知己秋日傷懷》年代: 唐 作者: 鄭谷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亭台。梁塵寂寞燕歸去,黃蜀葵花一朵開。
6.關於向日葵的詩句
【蜀葵】 劍門南面樹。

移向會仙亭。 錦水饒花艷。

岷山帶葉青。 文君慚婉娩。

神女讓娉婷。 爛熳紅兼紫。

飄香入綉扃。 客中初夏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十五從軍行 十五從軍行,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 ,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7.有關於向日葵的古詩
1、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長歌行》兩漢:佚名

園中的葵菜都鬱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2、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客中初夏》司馬光(宋代)

眼前沒有隨風飄揚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著太陽開放。

3、花開能向日,花落委蒼苔。 ——《嘆葵花》戴叔倫(唐代)

釋義:花開的時候向著太陽,花落的時候向著蒼苔。

4、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杜甫(唐代)

釋義:可是連葵藿的葉子都朝著太陽,我這忠誠的天性,又怎能輕易改掉!

5、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積雨輞川庄作》王維(唐代)

釋義:我在山中修身養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在松下吃著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8.關於蜀葵花
人們一般不把蜀葵花作為食物,但它是一味中葯。

名:戎葵、吳葵

葯性:(苗)味甘、性微寒、無毒、滑。(花)味咸、性寒、無毒。(子)味甘、性涼、無毒。

主治:1 、小便淋痛。蜀葵根洗凈、銼細,加水煎開幾次,服之極效。

2 、小便尿血用蜀葵莖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一天服三次。

3 、腸胃生癰(即內癰。敗血腥穢,臍腹冷痛)。用單葉紅蜀葵根、白芷各一兩,白枯礬、白芍葯各五錢,共研為末,加溶化了的黃蠟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此方名「懷忠丹」 。膿血排盡後,宜服「十宣散」補養身體。

4 、諸瘡腫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搗爛,加水調稠貼患處。

5 、二便不通。用蜀葵花一兩,搗爛,加麝香半錢,水一大碗煎服。用根代花亦可。

6 、婦女帶下(臍腹冷痛,面色萎黃)。用蜀葵花一兩,陰干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溫酒送下。治赤事宜和紅花,治白帶用白花。

7 、酒赤鼻。用蜀葵花研末,加豬油調勻,晚上敷塗,白天洗去。

8 、癰腫不穿頭。用蜀葵子為末,水調敷患處,即穿。
9.跪求岑參《蜀葵花歌》的賞析
蜀葵花歌詩詞點擊次數】:12

【詩詞的體裁】:雜言

【蜀葵花歌的朝代】:唐

【蜀葵花歌的作者】:岑參

【詩詞拼音】:ShuKuiHuaGe

【蜀葵花歌全文】:

昨日一花開,今日一花開。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人生不得長少年,

莫惜床頭沽酒錢。請君有錢向酒家,君不見,蜀葵花。

【蜀葵花歌注釋】:

【蜀葵花歌來源】:

【蜀葵花歌賞析】:

【岑參的詩詞】:

水亭送劉顒使還歸節度(得低字) 臨洮龍興寺玄上人院,同詠青木香叢

西河郡太原守張夫人輓歌 題井陘雙溪李道士所居

送胡象落第歸王屋別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得潭字) 送張卿郎君赴硤石尉

--------------------------------------------------------------------------------

《蜀葵花歌》相關詩詞

關於蜀葵的名詩句 1. 關於蜀葵的詩詞
《木蘭花/玉樓春》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杏梁歸燕雙回首。黃蜀葵花開應候。畫堂元是降生辰,玉盞更斟長命酒。爐中百和添香獸。簾外青蛾回舞袖。此時紅粉感恩人,拜向月宮千歲壽。

《秋光》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小圃秋光潑眼來,老人隱幾興悠哉!翩翩蝴蝶成雙過,兩兩蜀葵相背開。

雨足疏籬引荒蔓,人稀幽徑長新苔。

貧家灶冷炊煙晚,待得鄰翁賣葯回。

《鶴沖天·篘玉液》

年代: 宋 作者: 李彌遜

篘玉液,釀花光。來趁北窗涼。為君小摘蜀葵黃。一似嗅枝香。飲中仙,山中相。也道十分宮樣。一般時候最宜嘗。竹院月侵床。

《和知己秋日傷懷》

年代: 唐 作者: 鄭谷

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亭台。

梁塵寂寞燕歸去,黃蜀葵花一朵開。
2. 關於蜀葵的詩詞
《木蘭花/玉樓春》年代: 宋 作者: 晏殊杏梁歸燕雙回首。

黃蜀葵花開應候。畫堂元是降生辰,玉盞更斟長命酒。

爐中百和添香獸。簾外青蛾回舞袖。

此時紅粉感恩人,拜向月宮千歲壽。《秋光》年代: 宋 作者: 陸游小圃秋光潑眼來,老人隱幾興悠哉!翩翩蝴蝶成雙過,兩兩蜀葵相背開。

雨足疏籬引荒蔓,人稀幽徑長新苔。貧家灶冷炊煙晚,待得鄰翁賣葯回。

《鶴沖天·篘玉液》年代: 宋 作者: 李彌遜篘玉液,釀花光。來趁北窗涼。

為君小摘蜀葵黃。一似嗅枝香。

飲中仙,山中相。也道十分宮樣。

一般時候最宜嘗。竹院月侵床。

《和知己秋日傷懷》年代: 唐 作者: 鄭谷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亭台。梁塵寂寞燕歸去,黃蜀葵花一朵開。
3. 關於向日葵的古詩
有以下關於向日葵的古詩:

一、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客中初夏》宋·司馬光

白話釋義:柳絮隨風飄揚,只有向日葵朝著太陽。

二、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積雨輞川庄作》唐·王維

白話釋義:山中清凈,松樹下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三、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唐·杜甫

白話釋義:向日葵的葉子始終朝向太陽,可見物質本身的性質是不能輕易改變的。

四、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長歌行》漢樂府

白話釋義:院子里的向日葵還是青色的,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五、花開能向日,花落委蒼苔。 ——《嘆葵花》唐·戴叔倫

白話釋義:開花的時候能向著太陽,花落了向著青苔。
4. 有關於向日葵的古詩
1、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長歌行》兩漢:佚名

園中的葵菜都鬱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2、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客中初夏》司馬光(宋代)

眼前沒有隨風飄揚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著太陽開放。

3、花開能向日,花落委蒼苔。 ——《嘆葵花》戴叔倫(唐代)

釋義:花開的時候向著太陽,花落的時候向著蒼苔。

4、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杜甫(唐代)

釋義:可是連葵藿的葉子都朝著太陽,我這忠誠的天性,又怎能輕易改掉!

5、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積雨輞川庄作》王維(唐代)

釋義:我在山中修身養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在松下吃著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5. 如何解說唐 陳標的詩《蜀葵》
這是一首詠物詩。

1、詩一二句寫出蜀葵莖直花碩,紅紫黃白,交相映襯,異彩紛呈。在作者看來,其姿色並不比牡丹遜色多少

(但是它的身價同牡丹相比卻有天壤之別。究其原因,只是因為它開得太多太繁的緣故。)

2、「得人嫌處只緣多」是作者對蜀葵受冷落的現實進行深入思考後得出的一條處世哲理,它與「物以稀為貴」反映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自然界中如此,人類社會亦何曾不是這樣,作者或許正是要通過這件事告誡人們:社會上那些紅極一時,灸手可熱的人物,多數未必有什麼真才實學,他們往往靠一時的機遇一步登天,或是靠著某些人的吹捧而大紅大紫,而處於社會底層的普通老百姓中卻往往隱藏著德才兼備的真正人才。

陳標,唐穆宗長慶年間進士,終侍御史。蜀葵,《爾雅》:苒,戎葵。

《注》:今蜀葵。《嘉祐本草》始著錄。

葉亦可食,滇南四時有花,根堅如木,滇花中耐久朋(蓬)也。蜀葵:亦稱一丈紅,錦葵科。

窠(kē):烏、獸、蟲類的窩,這里指像窩一樣的蜀葵花。爭幾許:差多少,意謂可與牡丹比美,詩中說,對於眼前的蜀葵實在是無可奈何,有的淺紫,有的深紅,開起花來足有幾百棵。

本來,它是可以和牡丹相比美的,令人討嫌之處只在於開得太多。詠物寄興,富含哲理,言淺意深,耐人尋味。

評:雩婁農曰:陳標詠蜀葵詩雲:能共牡丹爭幾許,得人輕處只緣多。流傳以為絕妙好詞矣。

余以歲暮至滇,百卉具腓(枯萎),一花獨婪(花開燦爛)。雖太陽不及,亦解傾心。
6. 描寫紫薇 詩句
紫薇花 白居易

絲綸閣下文書靜,鍾鼓樓中刻漏長。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

見紫薇花憶微之 白居易

一叢暗淡將何比?淺碧籠裙襯紫巾。

除卻微之見應愛,人間少有別花人。

紫薇花 白居易

紫薇花對紫微翁,名目雖同貌不同。

獨占芳菲當夏景,不將顏色托春風。

潯陽官舍雙高樹,興善僧庭一大叢。

何似蘇州安置處,花堂欄下月明中。

紫薇花 杜牧

曉迎秋露一枝新,不佔園中最上春。

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艷陽人。

蘇侍郎紫薇庭各賦一物得芍葯 張九齡

仙禁生紅葯,微芳不自持。幸因清切地,還遇艷陽時。

名見桐君籙,香聞鄭國詩。孤根若可用,非直愛華滋。

郡齋有紫薇 楊於陵

晏朝受明命,繼夏走天衢。逮茲三伏候,息駕萬里途。

省躬既跼蹐,結思多煩紆。簿領幸無事,宴休誰與娛。

內齋有嘉樹,雙植分庭隅。綠葉下成幄,紫花紛若鋪。

摛霞晚舒艷,凝露朝垂珠。炎沴晝方鑠,幽姿閑且都。

夭桃固難匹,芍葯寧為徒。懿此時節久,詎同光景驅。

陶甄試一致,品匯乃散殊。濯質非受彩,無心那奪朱。

粵予負羈縶,留賞益踟躕。通夕靡雲倦,西南山月孤。

和郴州楊侍郎玩郡齋紫薇花十四韻 劉禹錫

幾年丹霄上,出入金華省。暫別萬年枝,看花桂陽嶺。

南方足奇樹,公府成佳境。綠陰交廣除,明艷透蕭屏。

雨餘人吏散,燕語簾櫳靜。懿此含曉芳,翛然忘簿領。

紫茸垂組縷,金縷攢鋒穎。露溽暗傳香,風輕徐就影。

苒弱多意思,從容佔光景。得地在侯家,移根近仙井。

開尊好凝睇,倚瑟仍回頸。游蜂駐彩冠,舞鶴迷煙頂。

興生紅葯後,愛與甘棠並。不學夭桃姿,浮榮在俄頃。

和令狐相公郡齋對紫薇花 劉禹錫

明麗碧天霞,豐茸紫綬花。香聞荀令宅,艷入孝王家。

幾歲自榮樂,高情方嘆嗟。有人移上苑,猶足占年華。

臨發崇讓宅紫薇 李商隱

一樹濃姿獨看來,秋庭暮雨類輕埃。不先搖落應為有,

已欲別離休更開。桃綬含情依露井,柳綿相憶隔章台。

天涯地角同榮謝,豈要移根上苑栽。

紫薇花 唐彥謙

素秋寒露重,芳事固應稀。小檻臨清昭,高叢見紫薇。

溫磨終有思,暗淡豈無輝。見欲迷交甫,誰能狀宓妃。

妝新猶倚鏡,步緩不勝衣。恍似新相得,倀如久未歸。

又疑神女過,猶佩七香幃。還似星娥織,初臨五彩機。

慶雲今已集,威鳳莫驚飛。綺筆題難盡,煩君白玉徽。

甘露寺紫薇花 孫魴

蜀葵鄙下兼全落,菡萏清高且未開。赫日迸光飛蝶去,

紫薇擎艷出林來。聞香不稱從僧舍,見影尤思在酒杯。

誰笑晚芳為賤劣,便饒春麗已塵埃。牽吟過夏惟憂盡,

立看移時亦忘回。惆悵寓居無好地,懶能分取一枝栽。

聽事前紫薇花二本甚盛戲題絕句 陸游

紅葯紫薇西省春,從來惟慣對詞臣。

問囚自是麤官分,無奈名花解笑人。

紫薇 陸游

鍾鼓樓前官樣花,誰令流落到天涯?

少年妄想今除盡,但愛清樽浸晚霞。
7. 關於蘭.竹.菊.松的名詩句


唐·李賀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栽堪釣綿鱗。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後年芳

欹松漪】 作者:顧況

湛湛碧漣漪,老松欹側卧。悠揚綠蘿影,下拂波紋破。

4. <<十五從軍行>>怎麼

從軍行
從軍行 其一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

【注釋】
1. 青海:指青海湖。
2. 穿:磨破。
3. 金甲:鎧甲的美稱。
4. 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里借指敵人。

【出處】
《從軍行》選自《全唐詩》。

【參考譯文】
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寫作背景】
唐高宗調露、永隆年間(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就是描寫其間邊塞戰士的。詩詞是採用樂府舊題寫的邊塞詩,共有七首。此為第四首,全詩寫士子從戎,征戰邊庭的過程和心情,從而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作品賞評】: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空,長雲彌漫;湖的北面,橫亘著綿延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里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斗的典型環境。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

為什麼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關呢?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爭的態勢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范圍。

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復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斗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令人宛見「日暮雲沙古戰場」的景象;「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斗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盡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堅定。

「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斗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黃沙」句盡管寫出了戰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

因此末句並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盛唐優秀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點,這在本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

【相關材料】
唐代邊塞詩的讀者,往往因為詩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雜舉、空間懸隔而感到困惑。懷疑作者不諳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為之解者亦有之。這首詩就有這種情形。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亘延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關東西相距數千里,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於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

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關在後,則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鄉該是玉門關西的西域,那不是漢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說,次句即「孤城玉門關遙望」之倒文,而遙望的對象則是「青海長雲暗雪山」,這里存在兩種誤解:一是把「遙望」解為「遙看」,二是把對西北邊陲地區的概括描寫誤解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見,而前一種誤解即因後一種誤解而生。

【樂府簡介】
樂府始於秦,絕於漢。根據《漢書·禮樂志》記載,漢武帝時,設有採集各地歌謠和整理、制訂樂譜的機構,名叫「樂府」。後來,人們就把這一機構收集並制譜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者簡稱樂府。到了唐代,這些詩歌的樂譜雖然早已失傳,但這種形式卻相沿下來,成為一種沒有嚴格格律、近於五七言古體詩的詩歌體裁。

唐代詩人作樂府詩,有沿用樂府舊題以寫時事,以抒發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關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無復依傍,自製新題以反映現實生活的,如杜甫的《兵車行》《哀江頭》等。

樂府詩的體名
樂府原來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掌管宴會、遊行時所用的音樂,也負責民間詩歌合樂曲的採集。作為詩體名的「樂府」最早即指後者,後來也用以稱魏晉到唐代可以配樂的詩歌和後人效仿的樂府古題的作品。

從軍行 其二

楊烔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賞析

楊烔是初唐四傑之一,擅長五律,其邊塞詩寫得雄渾剛健,有《盈川集》。唐汝詢曰:「此盈川抱才不遇而發憤於從軍也,不平之感者,正以朝廷尊寵武臣,使窮深入,雖未免風雪之苦,而有茅士之封,是百夫之長勝吾輩矣。」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斗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

前兩句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詩人並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卻說「烽火照西京」,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願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展開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調兵的符信,分凹凸兩塊,分別掌握在皇帝和主將手中。「鳳闕」是皇宮的代稱。這里,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庄嚴。第四句「鐵騎繞龍城」,顯然唐軍已經神速地到達前線,並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泄不通。「鐵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鬥的戰爭氣氛。一個「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勢。五六兩句開始寫戰斗,詩人卻沒有從正面著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進行烘托。「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後句從人的聽覺出發: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徵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鬥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詩的最後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斗,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他寧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斷,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寫,至於書生是怎樣投筆從戎的,他又是怎樣告別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軍的情況怎樣,……詩人一概略去不寫其次,詩採取了跳躍式的結構,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展前進。如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斗的場面。然而這種跳躍是十分自然的,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像餘地。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結構,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傑很不滿當時纖麗綺靡的詩風,他們曾在詩歌的內容和形式上作過頗有成效的開拓和創新,楊炯此詩的風格就很雄渾剛健,慷慨激昂。尤其是這樣一首描寫金鼓殺伐之事的詩篇,卻用具有嚴格規矩的律詩形式來寫,很不簡單。律詩一般只要求中間兩聯對仗,這首詩除第一聯外,三聯皆對。不僅句與句對,而且同一句中也對,如「牙璋」對「鳳闕」,「鐵騎」對「龍城」。整齊的對仗,使詩更有節奏和氣勢,這在詩風綺靡的初唐詩壇上是很難能可貴的。

5. 從軍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從軍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

從軍行

三十遴驍勇,從軍事北荒。流星飛玉彈,寶劍落秋霜。

書角吹楊柳,金山險馬當。長驅空朔漠,馳捷報明王。

注釋

遴:謹慎選擇。

驍勇:猶勇猛。

秋霜:秋日的霜。

馬當:山名。在江西省彭澤縣東北,北臨長江。山形似馬,故名。相傳唐王勃乘舟遇神風,自此一夜達南昌。

朔漠:北方沙漠地帶。

注釋

遴(lín):謹慎選擇。驍xiāo勇:猶勇猛。

秋霜:秋日的霜。

馬當:山名。在江西省彭澤縣東北,北臨長江。山形似馬,故名。相傳唐王勃乘舟遇神風,自此一夜達南昌。

朔漠:北方沙漠地帶。

鑒賞

本詩描寫了遠離家鄉的戍邊將士艱苦危險的守邊生活,歌頌了他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守邊衛國的犧牲精神。一、二句寫對戍邊將士嚴格挑選,主人公因驍勇敏捷,在三十歲時便遠離故鄉來到荒涼的北疆。三、四句用比喻的手法慨寫征戰生活的艱辛,並說明在邊境上已度過無數年頭。用「流星」比喻「玉彈」,生動形象;「寶劍」上落滿「秋霜」,說明寶劍的鋒利,「秋霜」也蘊含著歲月悠悠、思鄉念家之感。五、六句借反映邊關生活的《折楊柳》曲調襯寫邊關荒涼,沒有春意,只能從笛曲中想像出楊柳的風姿,並極力烘托邊關的險峻。「書角」、「楊柳」有著濃重的軍旅色彩,在此更突出詩的主題。末二句著重突出了將士的精神風貌,「長驅」、「馳捷」與首句之「驍勇」遙呼,照應了開頭,又表現出守關者殺敵報國的英雄主義精神。

從軍行原文、翻譯及賞析2

十五從軍行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翻譯

剛滿十五歲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歲才回來。

路遇一個鄉下的鄰居,問:「我家裡還有什麼人?」

「你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

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進出,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

院子里長著野生的穀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台。

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

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送給誰吃。

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

注釋

始:才;

歸: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語氣詞,沒有實在意義。

君:你,表示尊敬的稱呼;

遙看:遠遠地望去。

松柏:松樹、柏樹。

冢累累:墳墓一個連著一個。冢,墳墓、高墳。累累,與「壘壘」通,連續不斷的樣子。

狗竇:給狗出入的牆洞。竇,洞穴。

雉:野雞。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經播種而野生;

旅葵:葵菜,嫩葉可以吃。

舂: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里搗掉穀子的皮殼或搗碎。

羹:用菜葉做的湯。

一時:一會兒就。

貽:送,贈送。

望:一說為「看」。

沾:滲入。

譯文二

剛滿十五歲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歲才回來。

路上碰到一個鄉下的鄰居,問:「我家裡還有什麼人?」

(他說)「從遠處望去,你家就在那個松柏環繞著的墳墓中。」

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進出,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

院子里長著野生的穀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台。

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

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送給誰吃。

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

鑒賞

《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少年從軍65年返回故里時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也同時說明了作者討厭戰爭,渴望和平,關心勞動人民。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穀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主人公的思想脈絡由六十五年的征戰生活進入邈邈曠野、漫漫古道,對親人家園的現狀由茫然無際的想像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詢問,讀者由開頭兩句詩展開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頭問話聲中收束。,一句「家中有阿誰」的追問,推出了作品的聚光點——家。六十五年了,豈敢奢望家人安然無恙、親人健在?能有一二倖存者已是不幸中之萬幸了。所以他只問,家中還有誰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鄉里人」的回答卻如站在雪地里澆下的一盆冰水:「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這動亂的年月,我的親人們竟無一倖存者?多少年來積壓心底的感情,向誰傾訴、向誰表達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壘壘墳冢嗎?那,就是我的家嗎?不,不,不可能!

擺在他面前的現實是:「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遙看到近見,滿眼更加荒涼凄楚的景象。作者沒說室空無人,而是抓住野兔見人鑽進家畜窩中自以為得所,野雞驚飛落到屋內樑上自以為安的情景;作者沒有直書庭園荒蕪雜亂,只攝取了井邊、中庭隨意生長的葵菜和穀物兩個「鏡頭」,人去屋空,人亡園荒,更其形象,倍傷人心神。一個風塵僕僕的老人,站在曾經炊火融融、庭園整潔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無一親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像的還不堪十倍、百倍……這是怎樣一種情境,將掀起讀者怎樣的感情波瀾呢?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門,向東方看去,他也許還抱著希望,他看到了誰?看到了什麼呢?他也許看到了久別的親人?也許什麼也沒有看到。他茫然地從幻想中走出來,低聲哭了起來 「淚落沾我衣」五個字,飽和了多麼豐富、多麼深厚、多麼沉痛的感情內涵啊! 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襯的敘寫,把作品的主題和藝術水平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還是全家唯一的倖存者,那些沒有服兵役的親人們,墳上松柏都已蔥蔥鬱郁,可以想見他們生前貧寒凄苦的生活還不如每時每刻都可能犧牲的士卒;作品具體寫的是主人公為國征戰六十五載卻有家歸不得,等到歸時卻又無家可歸的不幸遭遇和慘痛心情,而他的不幸與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進靜默、暗濕、冰冷的墳墓的親人們相比,他又是「幸運者」了。作品就不僅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惡,不僅僅表現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當時整個社會現實的黑暗,表現了比個人不幸更深廣的全體人民的不幸和社會的凋敝、時代的動亂,

他向遠方望去,難道自己的祖國里,只有自己一家是這樣的嗎?

創作背景

《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實、深刻、令人感憤,催人泣下。當時繁復的兵役使得那個時代充滿了小人物的心酸和無奈。沒有馬革裹屍,卻也垂垂而暮。

鑒賞二

《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敘事詩,描繪了一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情景。揭露了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實、深刻、令人百感交集,催人泣下。

作品開篇不同凡響:「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這兩句,直言老兵「十五」歲從軍,「八十」歲方回,看似平淡無奇,像不經意間道來,實卻耐人尋味,頗見功力。他「十五從軍征」,奔赴何處,詩中未作說明;其軍旅生活如何,戰況怎樣,詩中也均未交代。這就給讀者留下眾多想像的空間。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他「從軍征」,系出於戰事,一去就是數十年。「八十」與「十五」相對照,突出其「從軍征」時間之久;「始得歸」與「從軍征」相呼應,則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來。八十歲是虛寫,寫出從軍時間之長,兵役的繁重。

正因為「十五」從軍,「八十」方回,其間數十年與家人失去聯系,對家中情況一無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況,於是,這也就極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歸鄉途中與鄉里人的對話。唐代詩人宋之問的詩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反映其在久別家鄉之後、返鄉途中的矛盾心理,與此詩筆法有別,卻殊途同歸。宋之問的詩句是曲筆寫其返鄉途中想了解家中情況的迫切願望,而此詩則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現了久別家鄉的返鄉之人的真實情感。此詩中「鄉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沒有明言直說老兵家中還有誰,而只是用手指著遠處長滿松柏的眾多的高墳說:「那兒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無他人了。」其實,「鄉里人」這樣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敗人亡的痛楚。如此著墨,顯然是以哀景寫哀情,也與下文相呼應。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主人公的思想脈絡由六十五年的征戰生活進入邈邈曠野、漫漫古道,對親人家園的現狀由茫然無際的想像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詢問。同沒有詳述主人公六十五年的征戰生活一樣,作品也省去了對他餐風宿露、匆匆趕路、與鄉親邂逅相遇的驚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誰」的追問,推出了作品的聚光點——家。「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六十五年了,豈敢奢望闔家無恙、親人健在。能有一二倖存者已是不幸中之萬幸了。所以他只問,家中還有誰僥幸苟活人世。可是,「鄉里人」的回答卻如站在冰天雪地里當頭澆下的一盆冰凌未澌的水:「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這動亂的年月,我可親可愛的親人們啊,竟無一倖存者。滿懷希望,滿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風霜雨雪,六十五年積壓心底的感情,不能向別人傾訴、表達。

擺在他面前的現實是:「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遙看到近見,滿眼更加荒涼凄楚的景象。作者沒說室空無人,而是抓住野兔見人鑽進家畜窩中自以為得所,野雞驚飛落到屋內樑上自以為安的情景;老兵沒有直書庭園荒蕪雜亂,只攝取了井邊、中庭隨意生長的葵菜和穀物兩個「鏡頭」,人去屋空,人亡園荒,更其形象,倍傷人心神。一個風塵僕僕的老人,站在曾經炊火融融、庭園整潔的「家」的面前,孑然一身,形影煢煢,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無一親人相迎的家,竟然比想像的還不堪十倍、百倍……作者沒有直接抒寫渲染感情,作品卻收到比直接抒情更強烈的抒情效果。

有些迷濛、有些渾噩、有些凄愴的老人,像對「松柏冢累累」不聞不見一樣,對荒涼的家園的感觸也變得麻木了。於是,他默默無言地舂去成熟的穀子的皮殼,採下冬葵嫩嫩的葉子。而當飯熟羹沸時,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該給誰吃。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門,向東方看去,他也許還抱著希望,他看到了誰,看到了什麼,也許看到了久別的親人,也許什麼也沒有看。他茫然地從幻想中走出來,潸然淚下。他已不能象年輕人那樣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著六十五年的艱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盼待、六十五年的沙場風塵、六十五年人世滄桑的老淚,撲簌簌落到滿布征塵的衣襟上。「淚落沾我衣」五個字,飽和了豐富、深厚、沉痛的感情內涵。詩至結尾,作者、讀者的感情濃度都達到了頂點。

全詩突出寫了「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的老士兵的形象,也著力刻劃了「家」的形象,同時只寫了一筆的「鄉里人」的形象也很鮮明。飽經風霜、蒼老惶切的老人,無須顧忌、直言不諱的鄉親,衰草古柏荒墳的家園,共同構成了一幅真實動人的具有社會意義的主題的畫面,典型地反映了漢代社會現實的一個側面。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襯的敘寫,把作品的主題和藝術水平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還是全家唯一的倖存者,那些沒有服兵役的親人們,墳上松柏都已蔥蔥鬱郁,可以想見他們生前貧寒凄苦的生活還不如每時每刻都可能犧牲的士卒;作品具體寫的是主人公為國征戰六十五載卻有家歸不得,等到歸時卻又無家可歸的不幸遭遇和慘痛心情,而他的不幸與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進靜默、暗濕、冰冷的墳墓的親人們相比,他又是「幸運者」了。這樣,作品就不僅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惡,不僅僅表現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當時整個社會現實的黑暗,表現了比個人不幸更深廣的全體人民的不幸和社會的凋敝、時代的動亂,使作品的主題得到了升華。全詩寫得既含蘊簡潔,又深湛凝重,內容的取捨剪裁,結構的布置安排,都恰到好處,獨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主旨盡在言與不言中、意境深遠、韻味綿長的藝術效果。

兔從」四句承接上文加以描繪。老兵到家後所目睹的景象是:兔子從狗洞進進出出,野雞在樑上飛來飛去;庭院中長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長出了「旅葵」。「兔」與「雉」(野雞),均系動物,一在「狗竇」(下方),一在「樑上」(上方);「旅谷」、「旅葵」,均系未經種植而自生自長的植物,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台上)。這些處於不同方位的動、植物在這里構成的是一幅悲涼的景象。造成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無人。而其家中無人,又是誰造成的。對此,詩未明言,這又給了讀者想像的空間。這幾句詩仍然是以哀景寫哀情,以悲涼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而更令老兵悲哀的還在於:他以「旅谷」煮飯,以「旅葵」做羹,未用多少時間就做好了,卻不知道將飯與羹送給誰,也即無親人與之共享了。這正是「舂穀」四句所表現的。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無親人了,到頭來還是他孤身一人。這不僅照應了上文——鄉里人的答話與老兵返家後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繼續以哀景寫哀情。

詩的`最後兩句於對老兵的動作描繪中進一步抒發老兵心中的悲哀。這里,突出老兵出門張望(「出門東向看」)與老淚縱橫(「淚落沾我衣」)這一細節,將舉目無親、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其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悲慘的遭遇是誰造成的,盡管詩中未明言直說,但讀者只要聯繫到此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則不難看出這一點。此詩晉時已譜入樂府,當可視之為漢魏戰亂之際的作品。正是當時窮兵黷武的統治者與無休無止的戰爭,造成了該老兵的悲慘遭遇。反映該老兵的悲慘遭遇,也就反映了當時在沉重的徭役壓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慘遭遇,深刻地揭露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

此詩圍繞老兵的返鄉經歷及其情感變化謀篇結構,巧妙自然。其返鄉經歷是:始得歸→歸途中→返回家中→「出門東向看」;情感變化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誰?」,充滿與親人團聚的希望(歸途中)→希望落空→徹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涼,了無一人)→悲哀流淚,心茫然(「出門東向看」)。這些又歸結為表現揭露黑暗社會現實的詩之主題。全詩運用白描手法繪景寫人,層次分明,語言質朴,且以哀景寫哀情,情真意切,頗具特色,也頗能體現漢樂府即景抒情的藝術特點。

從軍行原文、翻譯及賞析3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古詩簡介

《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i首戰告捷的消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布的邊塞景觀。全組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翻譯/譯文

從軍行原文、翻譯及賞析4

從軍行

唐代: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譯文及注釋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邊塞的報警烽火傳到了長安,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烽火:古代邊防告急的煙火。西京:長安。

牙璋(zhāng)辭鳳闕(què),鐵騎繞龍城。

辭別皇宮,將軍手執兵符而去;圍敵攻城,精銳騎兵勇猛異常。

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鳳闕:闕名。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龍城:又稱龍庭,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的東岸。漢時匈奴的要地。漢武帝派衛青出擊匈奴,曾在此獲勝。這里指塞外敵方據點。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大雪紛飛,軍旗黯然失色;狂風怒吼,夾雜咚咚戰鼓。

凋:原意指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艷的色彩。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我寧願做個低級軍官為國沖鋒陷陣,也勝過當個白面書生只會雕句尋章。

百夫長: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邊塞的報警烽火傳到了長安,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辭別皇宮,將軍手執兵符而去;圍敵攻城,精銳騎兵勇猛異常。

大雪紛飛,軍旗黯然失色;狂風怒吼,夾雜咚咚戰鼓。

我寧願做個低級軍官為國沖鋒陷陣,也勝過當個白面書生只會雕句尋章。

注釋

從軍行:為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

烽火:古代邊防告急的煙火。西京:長安。

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鳳闕:闕名。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

龍城:又稱龍庭,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的東岸。漢時匈奴的要地。漢武帝派衛青出擊匈奴,曾在此獲勝。這里指塞外敵方據點。

凋:原意指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艷的色彩。

百夫長: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

創作背景

公元679—681年(唐高宗調露、永隆年間),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認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輕文,只有武官得寵,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詩以發泄牢騷。

賞析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斗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

首聯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詩人並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卻說「烽火照西京」,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願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展開的背景。

頷聯寫主帥率軍辭別京城,奔赴前線作戰,以排山倒海之勢包圍敵國城堡的過程。一個「辭」字,顯出奉旨率師遠征者的嚴肅莊重;一個「繞」字,顯見鐵騎威力無窮,把敵兵團團包圍。龍城為匈奴名城,此處指敵軍要塞。

頸聯緊緊接頷聯,詩人抓住了隆冬自然界的主要表象「雪」、「風」兩者,刻畫兩軍對峙時的緊張場面。上句視覺:大雪紛飛中戰旗到處翻舞;下句聽覺:風聲狂吼中夾雜著進軍的戰鼓聲。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徵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鬥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

尾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表達了初唐廣大知識分子為國建功立業的共同心願。李澤厚說,「當時從高門到寒士,從上層到市井,在初唐東征西討、大破突厥、戰敗吐番、招安回紇的天可汗(太宗)時代里,一種為國立功的榮譽感和英雄主義彌漫在社會氛圍中。」楊炯這兩句詩,是當時士人階層的最強音,有著時代的特色。同樣的氣概,楊炯在其他詩里也有所反映。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斷,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寫,至於書生是怎樣投筆從戎的,他又是怎樣告別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軍的情況怎樣,詩人一概略去不寫。其次,詩採取了跳躍式的結構,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展前進。如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斗的場面。然而這種跳躍是十分自然的,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像餘地。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結構,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

從軍行原文、翻譯及賞析5

將軍臂膊上綁縛著胡瓶,騎著紫薄汗馬,英姿颯爽;碎葉城西的天空中一輪秋月高高懸掛。邊境傳來緊急軍情,皇上派使者星夜傳詔將軍,並賜予尚方寶劍令其即刻領兵奔赴前線殺敵;將軍拜詔辭京,奔赴戰場,將士用命,一鼓作氣,很快就攻破了敵人的老巢。

6. 漢樂府的詩有那些

有《戰城南》、《十五從軍征》、《飲馬長城窟行》、《江南》、《上邪》等。

一、《戰城南》

《戰城南》系樂府舊題,屬漢代《鐃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這首民歌是為在戰場上的陣亡將士而作。

詩中描寫了戰爭的殘酷,道出人民只是戰爭犧牲品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人民反對並詛咒戰爭的意願。此詩以死者告語烏鴉、駑馬哀鳴的奇思妙想抒發作者的悲愴之情,極富浪漫主義精神。

1、原文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聲激激,蒲葦冥冥;

梟騎戰斗死,駑馬徘徊鳴。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2、譯文

城南城北都有戰事,有許多人戰死在野外,屍體不埋葬烏鴉來啄食。

請為我對烏鴉說:「在吃我們外鄉的戰士之前請為我們悲鳴幾聲!

戰死在野外沒人會為我們埋葬,這些屍體哪能從你們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著,茂密的蒲葦草顯得更加蔥郁。

善戰的駿馬都在戰斗中犧牲,只有劣馬還在戰場上徘徊哀鳴。

在橋樑上築直了營壘工事,那南北兩岸的人民將如何交往?

無人收獲莊稼你們吃什麼?就是想成為忠臣保衛國家都無法實現啊!

懷念那些忠誠衛國的好戰士,那些忠良將士實在令人懷念:

天剛亮他們就忙著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卻未能一同回來。

二、《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出自《樂府詩集·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此詩描繪了一位在外征戰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種種場景,暴露了古代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對於勞動人民的殘酷奴役和對於人性的損害,具有一定的史詩意義。

詩境被一種怨愁情緒所彌漫,基調極為悲涼。全詩敘事自然流暢,語言朴實真切,具有漢樂府民歌的特點。

1、原文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2、譯文

剛滿十五歲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歲才回來。

路遇一個鄉下的鄰居,問:「我家裡還有什麼人?」

「你看你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

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進出,野雞在屋樑上飛來飛去。

院子里長著野生的穀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台。

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

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送給誰吃。

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

三、《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行》是一首漢代的樂府詩,最早見於南朝梁蕭統所作的《昭明文選》。該詩描寫了一個獨居的思婦夢想見到她遠行的丈夫,而遠方客人送來丈夫的書信。

其意僅是「加餐飯,長相憶」六字而已,體現了女主人公從痛苦絕望到驚喜激動再到失望平靜的心情,表達了與丈夫別離的女主人公在家中「獨守」的悲苦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該詩化虛為實,通過描繪實境(藝術創造中的實境),使所要表達的真摯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從中形象而生動地顯示出來。

1、原文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其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2、譯文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

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里很快就能見到他。

夢里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

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

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鄉的遊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

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

呼喚童僕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麼?

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後一部分是說經常想念。

四、《江南》

《江南》為漢代民歌,漢樂府作品。詩中大量運用重復的句式和字眼,表現了古代民歌樸素明朗的風格。詩歌描繪了江南采蓮的熱鬧歡樂場面,從穿來穿去、欣然戲樂的游魚中,我們似乎也聽到了采蓮人的歡笑。

1、原文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2、譯文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

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

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五、《上邪》

《上邪》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樂府民歌。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貞愛情的自誓之詞。此詩自「山無陵」一句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情,充滿了磐石般堅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熾熱的激情。

全詩准確地表達了熱戀中人特有的絕對化心理,新穎潑辣,深情奇想,氣勢豪放,感人肺腑,被譽為「短章中神品」。

1、原文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2、譯文

上天呀!

我渴望與你相知相惜,長存此心永不褪減。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見,除非滔滔江水乾涸枯竭。

除非凜凜寒冬雷聲翻滾,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紛飛。

除非天地相交聚合連接,我才敢將對你的情意拋棄決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樂府詩

7. 任嘉倫都成為人夫了,為什麼大多女孩子依然崇拜他

任嘉倫最近憑借新劇《錦衣之下》圈了一大波粉絲,與以往爆火的男明星不同,任嘉倫已經有了妻子和孩子,但是依然受到了很多女孩子的歡迎和崇拜。很多人好奇任嘉倫已經結婚了,為什麼還有這么高的人氣,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三、任嘉倫本人非常有人格魅力。
很多明星會刻意隱瞞自己結婚甚至談戀愛的事實,但是任嘉倫仍在自己剛剛走紅的時候,就爆出了已婚的消息,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有責任感的人,也對粉絲非常真誠,很多粉絲喜歡的正是他這一點。而且任嘉倫本人也很有意思,《國超文集》成為粉絲重點討論的對象。
就我個人來說,希望娛樂圈裡可以多一些像任嘉倫這樣優秀的演員,而不是那些沒有能力只會炒緋聞的明星,很多優秀作品都被這些所謂的明星毀了,傷了無數觀眾的心。

8. 《崇尚儉朴》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譯

彭雪琴力崇儉朴,偶爾服出,樁如村夫子。巡閱長江時,沒赴營官處(1),營官急將廳事陳設之古玩及華煥之鋪陳,一律撤去,始(2)敢迎入。副將某以千金購玉鍾,聞公至,捧而趨,砰然墮地。公見之,微笑曰:「惜哉!」副將悚服(3),不敢仰視。曾飯(4)友人處,見珍饌,輒(5)蹙額,終席不下著,惟嗜辣椒豆腐。有人謁(6)之於西湖:「退省庵」,公衣繭綢袍,加羊毛外褂,已裂數處,冠纓(7)作黃色。室中除筆硯外,惟竹麓(8)二事。久(9)之,命飯,園蔬樹種,中置肉一盤而已。 (1)營管處 :軍營官員的住處 (2)始 :才 (3)悚服 :恐懼的樣子 (4)飯 : 吃飯 (5)輒 : 就 (6)謁 : 拜訪 (7)冠纓 :帽子上系在頷下的絲帶 (8)竹麓 :竹箱 (9)久:過了一會
譯文
彭雪琴極力主張過儉朴的生活。有時私行察訪,穿著的樣子像個村夫野老。巡視長江時,每到一處營地,軍官們總是急匆匆地把廳堂里陳設的古玩及華麗的擺設全部撤去,才敢迎接(彭雪琴)入內。有個副將,用一千兩銀子買來一架玉制的編鍾,聽說彭雪琴到了,急忙捧著往裡跑,(哪知在手腳慌忙中,)玉編鍾「砰」地一聲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彭雪琴看見了,笑著說:「可惜啊!」副將嚇得幾乎要冒出冷汗,不敢抬頭看他一眼。 曾經有友人邀請他吃飯,(彭雪琴)見滿桌山珍海味,便皺起了眉頭, 自始至終沒動筷子夾點嘗嘗,只是吃一點辣椒與豆醬。 有人到彭雪琴所住的西湖退省庵去拜訪他,他穿著粗絲織成的衣服,外加一件羊毛短褂,而且好幾處已裂了縫,帽帶的顏色也泛黃了。居室里除了筆墨紙硯外,只有兩只竹箱子。 (客人坐了)很長時間後,他吩咐開飯,幾盤蔬菜是他園子里自己種的,中間僅放一盆肉罷了。[1] 翻譯句子 (1)副將某以千金購玉鍾,聞公至,捧而趨,砰然墮地。 翻譯:有個副將,用一千兩銀子買來一架玉制的編鍾,聽說彭雪琴到了,急忙捧著往裡跑,(哪知在手腳慌忙中,)玉編鍾「砰」地一聲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2)命飯,園蔬樹種,中置肉一盤而已。 翻譯:他吩咐開飯,幾盤蔬菜是他園子里自己種的,中間僅放一盤肉罷了。 精神 衣著簡朴,省吃儉用,待人友善不講排場,對奢侈浪費而很痛恨。 簡朴具體的體現方面 1 軍官們迎接彭雪芹不敢將珍貴物品擺放於外 2 吃飯時不吃山珍海味 3 衣著樸素,飲食清淡 4 艱苦樸素,居室里除了筆墨紙硯外,只有兩只竹箱子。

9. 李白邂逅賀知章的作文急需

面對古典時代最偉大的詩人杜甫,聞一多先生以史家的洞見,考據家的細密和詩人的飄逸才情,還原出他心目中的最真切、最靈動的杜甫形象,讀來令人心醉神迷。
以我個人的看法,這篇作品至今還是古典文學研究領域不可超越的典範之作。
可惜,不知何故,這篇作品在當時沒有完成。聞一多先生悲劇性的早逝更使這篇作品成為未竟之作。
令人遺憾。

這篇文章是我從聞一多《唐詩雜論》上掃描下來的,作為本學期課程的參考閱讀資料。為尊重原書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文:

[align=center]
[b][size=5]杜甫[/size][/b]

[b][size=4]引言[/size][/b][/align]

明呂坤日「史在天地,如形之景。人皆思其高曾也,皆願睹其景。至於文儒之士,其思書契以降之古人,盡若是已矣。」數千年來的祖宗,我們聽見過他們的名字,他們生平的梗概,我們彷彿也知道一點,但是他們的容貌、聲音,他們的性情、思想,他們心靈中的種種隱秘——歡樂和悲哀,神聖的企望,庄嚴的憤慨,以及可笑亦復可愛的弱點或怪癖……我們全是茫然。我們要追念,追念的對象在哪裡?要仰慕,仰慕的目標是什麼?要崇拜,向誰施禮?假如我們是肖子肖孫,我們該怎樣的悲慟,怎樣的心焦!

看不見祖宗的肖像,便將夢魂中迷離恍惚的,捕風捉影,摹擬出來,聊當瞻拜的對象——那也是沒有辦法的慰情的辦法。我給詩人杜甫繪這幅小照,是不自量,是瀆褻神聖,我都承認。因此工作開始了,馬上又擱下了。一擱擱了三年,依然死不下心去,還要賡續,不為別的,只還是不奈何那一點「思其高曾,願睹其景」的苦衷罷了。

像我這回掮起的工作,本來應該包括兩層步驟,第一是分析,第二是綜合。近來某某考證,某某研究,分析的工作作得不少了;關於杜甫,這類的工作,據我知道的卻沒有十分特出的成績。我自己在這里偶爾雖有些零星的補充,但是,我承認,也不是什麼大發現。我這次簡直是跳過了第一步,來逕直做第二步;這樣作法,是不會有好結果的,自己也明白。好在這只是初稿,只要那「思其高曾,願睹其景」的心情不變,永遠那樣的策勵我,橫豎以後還可以隨時搜羅,隨時拼補。目下我決不敢說,這是真正的杜甫,我只說是我個人想像中的「詩聖」。
我們的生活如今真是太放縱了,太誇妄了,太杳小了,太齷齪了。因此我不能忘記杜甫;有個時期,華茨華斯也不能忘記彌爾敦,他喊——

「Milton! thou should be living at this hour:
England hath need of thee:she is a fen
Of stagnant waters:alter sword,and pen,
Fireside,the heroic wealth of hall and bower,
Have forfeited their ancient English dower
Of in ward happiness,We are selfish men:
O raise US up,return to HS again;
And give us manners virtue freedom power.」

[align=center][b][size=4]一[/size][/b][/align]

當中一個雄壯的女子跳舞。四面圍滿了人山人海的看客。內中有一個四齡童子,許是騎在爸爸肩上,歪著小脖子,看那舞女的手腳和丈長的彩帛漸漸搖起花來了,看著,看著,他也不覺眉飛目舞,彷彿很能領略其間的妙緒。他是從鞏縣特地趕到郾城來看跳舞的。這一回經驗定給了他很深的印象。下面一段是他幾十年後的回憶:

[font=楷體_GB2312]燔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font]

舞女是當代名滿天下的公孫大娘。四歲的看客後來便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詩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四歲時看的東西,過了五十多年,還能留下那樣活躍的印象,公孫大娘的藝術之神妙,可以想見,然而小看客的感受力,也就非凡了。

杜甫,字子美;生於唐睿宗先天元年(七一二);原籍襄陽,曾祖依藝作河南鞏縣縣令,便在鞏縣住家了。子美幼時的事跡,我們不大知道。我們知道的,是他母親死得早,他小時是寄養在姑母家裡。他自小就多病。有一天可叫姑母為難了。兒子和侄兒都病著,據女巫說,要病好,病人非睡在東南角的床上不可;但是東南角的床鋪只有一張,病人卻有兩個。老太太居然下了決心,把侄兒安頓在吉利的地方,叫自家的兒子填了侄兒的空子。想不到決心下了,結果就來了。子美長大了,聽見老家人講姑母如何讓表兄給他替了死,他一輩子覺得對不起姑母。
早慧不算希奇;早慧的詩人尤其多著。只怕很少的詩人開筆開得像我們詩人那樣有重大的意義。子美第一次破口歌頌的,不是什麼凡物。這「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的小詩人,可以說,詠的便是他自己。禽族裡再沒有比鳳凰善鳴的,詩國里也沒有比杜甫更會唱的。鳳凰是禽中之王,杜甫是詩中之聖,詠鳳凰簡直是詩人自占的預言。從此以後,他便常常以鳳凰自比;(《鳳凰台》、《赤鳳行》便是最明白的表示。)這種比擬,從現今這開明的時代看去,倒有一種特別恰當的地方。因為談論到這偉大的人格,偉大的天才,誰不感覺尋常文字的無效?不,無效的還不只文字,你只顧嘔盡心血來懸擬,揣測,總歸是隔膜,那超人的靈府中的秘密,他的心情,他的思路,像宇宙的謎語一樣,決不是尋常的腦經所能猜透的。你只懂得你能懂的東西;因此,談到杜甫,只好拿不可思議的比不可思議的。鳳凰你知道是神話,是子虛,是不可能。可是杜甫那偉大的人格,偉大的天才,你定神一想,可不是太偉大了,偉大得可疑嗎?上下數千年沒有第二個杜甫(李白有他的天才,沒有他的人格),你敢信杜甫的存在絕對可靠嗎?一切的神靈和類似神靈的人物都有人疑過,荷馬有人疑過,莎士比亞有人疑過,杜甫失了被疑的資格,只因文獻,史跡,種種不容抵賴的鐵證,一五一十,都在我們手裡。

子美自弱冠以後,直到老死,在四方奔波的時候多,安心求學的機會很少。若不是從小用過一番苦功,這詩人的學力哪得如此的雄厚?生在書香門第,家境即使貧寒,祖藏的書籍總還夠他饜飫的。從七八歲到弱冠的期間中,我們想像子美的生活,最主要的,不外作詩,作賦,讀書,寫擘窠大字,……無論如何,閑游的日子總佔少數。(從七歲以後,據他自稱,四十年中做了一千多首詩文;一千多首作品是要時候作的。)並且多病的身體當不起劇烈的戶外生活,讀書學文便自然成了唯一的消遣。他的思想成熟得特別早,一半固由於天賦,一半大概也是孤僻的書齋生活釀成的。在書齋里,他自有他的世界。他的世界是時間構成的;沿著時間的航線,上下三四千年,來往的飛翔,他沿路看見的都是聖賢、豪傑、忠臣、孝子、騷人、逸士——都是魁梧奇偉,溫馨凄艷的靈魂。久而久之,他定覺得那些庄嚴燦爛的姓名,和生人一般的實在,而且漸漸活現起來了,於是他看得見古人行動的姿態,聽得到古人歌哭的聲音。甚至他們還和他揖讓周旋,上下議論;他成了他們其間的一員。於是他只覺得自己和尋常的少年不同,他幾乎是歷史中的人物,他和古人的關系比和今人的關系密切多了。他是在時間里,不是在空間里活著。他為什麼不那樣想呢?這些古人不是在他心靈里活動,血脈里運行嗎?他的身體不是從這些古人的身體分泌出來的嗎?是的,那政事、武功、學術震耀一時的儒將杜預便是他的十三世祖;那宣言「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的著名詩人杜審言,便是他的祖父;他的叔父杜升是個為報父仇而殺身的十三歲的孝子;他的外祖母便是張說所稱的那為監牢中的父親「菲屨布衣,往來供饋,徒行額色,傷動人倫」的孝女;他外祖母的兄弟,崔行芳,曾經要求給二哥代死,沒有詔准,就同哥哥一起就刑了,當時稱為「死悌」。你看他自己家裡,同外家裡,事業、文章、孝行、友愛,——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物這樣多;他翻開近代的史乘,等於翻開自己的家譜。這樣讀書,對於一個青年的身心,潛移默化的影響,定是不可限量的。難怪一般的少年,他瞧不上眼。他是一個貴族,不但在族望上,便論德行和智慧,他知道,也應該高人一等。所以他的朋友,除了書本里的古人,就是幾個有文名的老前輩。要他同一般行輩相等的庸夫俗子混在一起,是辦不到的。看看這一段文字,便可想見當時那不可一世的氣概:

[font=楷體_GB2312]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飲酣視八極,俗物皆茫茫。[/font]

子美所以有這種抱負,不但因為他的血緣足以使他自豪,也不僅僅是他不甘自暴自棄;這些都是片面的,次要的理由。最要緊的,是他對於自己的成功,如今確有把握了。崔尚、魏啟心一般的老前輩都比他作班固、揚雄;他自己彷彿也覺得受之無愧。十四五歲的杜二,在翰墨場中,已經是一個角色了。

這時還有一件事也可以增長一個人的興致。從小擺不脫病魔的糾纏,如今擺脫了。這件事竟許是最足令人開心的。因為畢竟從前那種幽閉的書齋生活不大自然,只因一個人缺欠了健康,身體失了自由,什麼都沒有辦法。如今健康恢復了,有了辦法,便盡量的追回以前的積欠,當然是不妨的,簡直是應該的。譬如院子里那幾棵棗樹,長得比什麼樹都古怪,都有精神,枝子都那樣劍拔弩張的挺著,彷彿全身都是勁。一個人如今身體強了,早起在院子里走走,往往也覺得混身是勁.忽然看見它們那挑釁的樣子,恨不得揀一棵抱上去,和它摔一交,決個雌雄。但是想想那舉動又未免太可笑了。最好是等八月來,棗子熟了,弟妹們只顧要棗子吃;棗子誠然好吃,但是當哥哥的,尤其筋強力壯的哥哥,最得意的,不是吃棗子,是在那給弟妹們不斷的供應棗子的任務。用竹篙子打棗子還不算本領。哥哥有本領上樹,不信他可以試給他們看看。上樹要上到最高的枝子,又得不讓棗刺軋傷了手,腳得站穩了,還不許踩斷了樹枝;然後躲在綠葉里,一把把的灑下來;金黃色的.硃砂色的,紅黃參半的棗子,花花刺刺的灑將下來,得讓孩子們搶都搶不贏。上樹的技術練高了,一天可以上十來次,棵棵樹都要上到。最有趣的,是在樹頂上站直了,往下一望;離天近,離地遠,一切都在腳下,呼吸也輕快了,他忍不住大笑一聲;那笑里有妙不可言的勝利的庄嚴和愉快。便是游戲,一個人的地位也要站得超越一點,才不愧是杜甫。

健康既經恢復了,年齡也漸漸大了,一個人不能老在家鄉守著。他得看看世界。並且單為自己創作的前途打算,多少通都廣邑,名山大川,也不得不瞻仰瞻仰。

[align=center][b][size=4]二[/size][/b][/align]

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詩人便開始了他的飄流的生活。三十五以前,是快意的游覽(仍舊用他自己的比喻),便像羽翮初滿的雛鳳,乘著靈風,踏著彩雲,往漾漾的長空飛去。他脅下只覺得一股輕松,到處有竹實,有醴泉、,他的世界是清鮮,是自由,是無垠的希望,和薛雷的雲雀一般,他是

An unbodied joy whose race is just begun.

三十五以後,風漸漸尖峭了,雲漸漸惡毒了,鉛鐵的穹窿在他背上逼壓著,太陽也不見了,他在風雨雷電中掙扎,血污的翎羽在空中繽紛的旋舞,他長號,他哀呼,唱得越急切,節奏越神奇,最後聲嘶力竭,他卸下了生命,他的挫敗是勝利的挫敗,神聖的挫敗。他死了,他在人類的記憶里永遠留下了一道不可逼視的白光;他的音樂,或沈雄,或悲壯,或凄涼,或激越,永遠,永遠是在時間里顫動著。

子美第一次出遊是到晉地的郇瑕(今山西猗氏縣),在那邊結交的人物,我們知道的,有韋之晉。此後,在三十五歲以前,曾有過兩次大舉的游歷:第一次到吳越,第二次到齊趙。兩度的游歷,是詩人創作生活上最需要的兩種精粹而豐富的滋養。在家鄉,一切都是單調,平凡,青的天籠蓋著黃的地,每 隔幾里路,綠楊藏著人家,白楊翳著墳地,分布得驛站似的呆板。土人的生活也和他們的背景一樣的單調。我們到過中州的人都知道那是個什麼樣的去處;大概從唐朝到現在是不會有多少進步的。從那樣的環境,一旦踏進山明水秀的江南。風流儒雅的江南,你可以想像他是怎樣的驚喜。我們還記得當時和六朝,好比今天和昨日;南朝的金粉,王謝的風流,在那裡當然還留著夠鮮明的痕跡。江南本是六朝文學總匯的中樞.他讀過鮑、謝、江、沈、陰、何的詩,如今競親歷他們歌哭的場所,他能不感動嗎?何況重重疊疊的歷史的舞台又在他眼前。劍池、虎邱、姑蘇台、長洲苑、太伯的遺廟、闔閭的荒冢,以及錢塘、剡溪、鑒湖、天姥——處處都是陳跡、名勝,處處都足以促醒他的回憶,觸發他的詩懷。我們雖沒有他當時紀游的作品.但是詩人的得意是可以猜到的。美中不足的只是到了姑蘇,船也辦好了,都沒有浮著海。彷彿命數註定了今番只許他看到自然的秀麗,清新的面相;長洲的荷香,鏡湖的涼意,和明眸皓齒的耶溪女……都是他今回的眼福;但是那瑰奇雄健的自然,須得等四五年後游齊趙時,才許他見面。

在敘述子美第二次出遊以前,有一件事頗有可紀念的價值,雖則詩人自己並不介意。

唐代取士的方法分三種——生徒、貢舉、制舉。已經在京師各學館,或州縣各學校成業的諸生,送來尚書省受試的,名曰生徒;不從學校出身,而先在州縣受試,及第了,到尚書省應試的,名曰貢舉。以上兩種是選士的常法。此外,每多少年,天子詔行一次,以舉非常之士,便是制舉。開元二十三年(736)子美游吳越回來,挾著那「氣劁屈賈壘,目短曹劉牆,,的氣焰應貢舉,縣試成功了,在京兆尚書省一試,卻失敗了。結果沒有別的,只是在夠高的氣焰上又加了一層氣焰。功名的紙老虎如今被他截穿了。果然,他想,真正的學問,真正的人才,是功名所不容的。也許這次下第,不但不能損毀,反足以抬高他的身價。可恨的許只是落第落在名職卑微的考功郎手裡,未免叫人喪氣。當時士林反對考功郎主試的風潮醞釀得一天比一天緊,在子美「忤下考功第」的明年,果然考功郎吃了舉人的辱罵,朝廷從此便改用侍郎主試。

子美下第後八九年之間,是他平生最快意的一個時期,游歷了許多名勝,接交了許多名流。可惜那期間是他命運中的朝曦,也是夕照,那幾年的經歷是射到他生命上的最始和最末的一道金輝;因為從那以後,世亂一天天的紛紜,詩人的生活一天天的潦倒,直到老死,永遠闖不出悲哀、恐怖和絕望的環攻。但是末路的悲劇不忙提起,我們的筆墨不妨先在歡笑的時期多留連一會兒,雖則悲慘的下文早晚是要來的。

開元二十四五年之間,子美的父親——閑——在兗州司馬任上,子美去省親,乘便游歷了兗州、齊州一帶的名勝,詩人的眼界於是更加開擴了。這地方和家鄉平原既不同,和秀麗的吳越也兩樣。根據書卷里的知識,他常常想見泰山的偉大和庄嚴,但是真正的岱嶽,那「造化鍾靈秀,陰陽割昏曉」的奇觀,他沒有見過。這邊的湍流、峻嶺、豐草、長林都另有一種他最能了解,卻不曾認識過的氣魄。在這里看到的,是自然的最庄嚴的色相。唯有這邊自然的氣勢和風度最合我們詩人的脾胃,因為所有磅礴郁結在他胸中的,自然已經在這景物中說出了;這里一丘一壑,一株樹,一朵雲,都能引起詩人的共鳴。他在這里勾留了多年,直變成了一個燕趙的健兒;慷慨悲歌、沈鬱頓挫的杜甫,如今發現了他的自我。過路的人往往看見一行人馬,帶著弓箭旗槍,駕著雕鷹,牽著獵狗,望郊野奔去。內中頭戴一頂銀盔,腦後斗大一顆紅纓,全身鎧甲,跨在馬上的。便是監門胄曹蘇預(後來避諱改名源明。)在他左首並轡而行的,裝束略微平常,雙手橫按著長槊,卻也是英風爽爽的一個丈夫,便是詩人杜甫。兩個少年後來成了極要好的朋友。這回同著打獵的經驗,子美永遠不能忘記,後來還供給了《壯游》詩一段有聲有色的文字:

[font=楷體_GB2312]吞歌叢台上,冬獵青邱旁;呼鷹皂櫪林,逐獸雲雪崗;
射飛曾縱輕,引臂落鶩鴿。蘇侯據鞍喜,忽如攜葛強。[/font]

原來詩人也學得了一手好武藝!

這時的子美,是生命的焦點,正午的日曜,是力,是熱,是鋒棱,是奪目的光芒。他這時所詠的《房兵曹胡馬》和《畫鷹》恰好都是自身的寫照。我們不能不騰出篇幅,把兩首詩的全文錄下。

[font=楷體_GB2312]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房兵曹胡馬》)[/font]

[font=楷體_GB2312]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撅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系凡烏,毛血灑平蕪!
——(《畫鷹》)[/font]

這兩首和稍早的一首《望岳》都是那時期里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實在也奠定了詩人全部創作的基礎。詩人作風的傾向,似乎是專等這次游、歷來發現的;齊趙的山水,齊趙的生活,是幾天的驕陽接二連三的逼成了詩人天才的成熟。

靈機既經觸發了,弦音也已校準了,從此輕攏慢捻,或重挑急抹,信手彈去,都是絕調。藝術一天進步一天,名聲也一天大一天。從齊趙回來,在東都(今洛陽)住了兩三年,城南首陽山下的一座莊子,排場雖是簡陋,門前卻常留著達官貴人的車轍馬跡。最有趣的是,那一天門前一陣車馬的喧聲,頓時老蒼頭跑進來報道貴人來了。子美倒屣出迎;一位道貌盎然的斑白老人向他深深一揖,自道是北海太守李邕,久慕詩人的大名,特地來登門求見。北海太守登門求見,與詩人相干嗎?世俗的眼光看來,一個鄉貢落第的窮書生家裡來了這樣一位闊客人,確乎是榮譽,是發跡的吉兆。但是詩人的眼光不同。他知道的李邕,是為追謚韋巨源事,兩次駁議太常博士李處,和聲援宋瓊,彈劾謀反的張昌宗弟兄的名御史李邕——是碑版文字,散滿天下,並且為要壓倒燕國公的「大手筆」,幾乎犧牲了性命的李邕一是重義輕財,卑躬下士的李邕。這樣一位客人來登門求見,當然是詩人的榮譽;所以「李邕求識面」可以說是他生平最得意的一句詩。結識李邕在詩人生活中確乎要算一件有關系的事。李邕的交遊極廣,聲名又大,說不定子美後來的許多朋友,側如李白、高適諸人,許是由李邕介紹的。

[align=center][b][size=4]三[/size][/b][/align]

寫到這里,我們該當品三通畫角,發三通擂鼓,然後提起筆來蘸飽了金墨,大書而特書。因為我們四千年的歷史里,除了孔子見老子(假如他們是見過面的)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我們再逼緊我們的想像,譬如說,青天里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那麼,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拜,說是皇天的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詩中的兩曜,劈面走來了,我們看去,不比那天空的異瑞一樣的神奇,一樣的有重大的意義嗎?所以假如我們有法子追究,我們定要把兩人行蹤的線索,如何拐彎抹角,時合時離,如何越走越近,終於兩條路線會合交叉了——統統都記錄下來。假如關於這件事,我們能發現到一些翔實的材料,那該是文學史里多麼浪漫的一段掌故!可惜關於李杜初次的邂逅,我們知道的一成,不知道的九成。我們知道天寶三載三月,太白得罪了高力士,放出翰林院之後,到過洛陽一次。當時子美也在洛陽。兩位詩人初次見面,至遲是在這個當兒。至於見面時的情形,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也許是李邕的筵席上,也許是洛陽城內一家酒店裡,也許……但這都是可能范圍里的猜想,真確的情形,恐怕是永遠的秘密。

有一件事我們卻拿得穩是可靠的。子美初見太白所得的印象,和當時一般人得的,正相吻合。司馬子微一見他,稱他「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賀知章一見,便呼他作「天上謫仙人」,子美集中第一首《贈李白》詩,滿紙都是企羨登真度此的話,假定那是第一次的邂逅,第一次的贈詩,那麼,當時子美眼中的李十二,不過一個神采趣味與常人不同,有「仙風道骨」的人,一個可與「相期拾瑤草」的侶伴,詩人的李白沒有在他腦中鐫上什麼印象。到第二次贈詩,說「未就丹砂愧葛洪,」回頭就帶著譏諷的語氣問

[font=楷體_GB2312]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font]

依然沒有談到文字。約莫一年以後,第三次贈詩,文字談到了,也只輕輕的兩句「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恭維,可是學仙的話一概不提了。或許他們初見時,子美本就對於學仙有了興味,所以一見了「謫仙人」,便引為同調;或許子美的學仙的觀念完全是太白的影響。無論如何,子美當時確是做過那一段夢——雖則是很短的一段;說「苦無大葯資,山林跡如埽」;說「未就丹砂愧葛洪」。起碼是半真半假的心話。東都本是商賈貴族蜂集的大城,廛市的繁華,人心的機巧,種種城市生活的罪惡,我們明明知道,已經叫子美膩煩,厭恨了;再加上當時煉葯求仙的風氣正盛,詩人自己又正在富於理想的、如火如荼的浪漫的年華中——在這種情勢之下,萌生了出世的觀念,是必然的結果。只是杜甫和李白的秉性根本不同:李白的出世,是屬於天性的,出世的根性深藏在他骨子裡,出世的風神披露在他容貌上;杜甫的出世是環境機會造成的念頭,是一時的憤慨。兩人的性格根本是沖突的。太白笑「堯舜之事不足驚」,子美始終要「致君堯舜上」。因此兩人起先雖覺得志同道合,後來子美的熱狂冷了,便漸漸覺得不獨自己起先的念頭可笑,連太白的那種態度也可笑了;臨了,念頭完全拋棄,從此絕口不提了。到不提學仙的時候,才提到文字,也可見當初太白的詩不是不足以引起子美的傾心,實在是詩人的李白被仙人的李白掩蓋了。

東都的生活果然是不能容忍了,天寶四載夏天,詩人便取道如今開封歸德一帶,來到濟南。在這邊,他的東道主,便是北海太守李邕。他們常時集會,宴飲,賦詩;集會的地點往往在歷下亭和鵲湖邊上的新亭。在座的都是本地的或外來的名士;內中我們知道的還有李邕的從孫李之芳員外,和邑人蹇處士。競許還有高適,有李白。

是年秋天太白確乎是在濟南。當初他們兩人是否同來的,我們不曉得;我們曉得他們此刻交情確是很親密了,所謂「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便是此時的情況。太白有一個朋友范十,是位隱士,住在城北的一個村子上。門前滿是酸棗樹,架上吊著碧綠的寒瓜,滃滃的白雲鎮天在古城上閑卧著——儼然是一個世外的桃源;主人又殷勤;太白常常帶子美到這里喝酒談天。星光隱約的瓜棚底下,他們往往談到夜深人靜,太白忽然對著星空出神,忽然談起從前陳留采訪使李彥如何答應他介紹給北海高天師學道籙,話說過了許久,如今李彥許早忘記了,他可是等得不耐煩了。子美聽到那類的話,只是唯唯否否;只等話頭轉到時事上來例如貴妃的驕奢,明皇的昏瞶,以及朝里朝外的種種險象,他的感慨才潮水般的涌來。兩位詩人談著話,嘆著氣,主人只顧忙著篩酒,或許他有意見不肯說出來,或許壓根兒沒有意見。

熱點內容
山寨版小天才電話手錶z6 發布:2024-05-19 03:22:40 瀏覽:776
路易斯威登2016年手提包 發布:2024-05-19 03:14:09 瀏覽:538
佳明和松拓游泳手錶哪個好 發布:2024-05-19 02:51:03 瀏覽:755
二手歐米茄千元手錶 發布:2024-05-19 02:48:52 瀏覽:965
機械表馬叉 發布:2024-05-19 02:30:08 瀏覽:46
電話手錶那個鍵開機 發布:2024-05-19 02:13:47 瀏覽:15
手錶工具手機工具 發布:2024-05-19 01:42:48 瀏覽:848
香奈兒出生 發布:2024-05-19 01:39:12 瀏覽:567
電子表格結構分析佔比公式 發布:2024-05-19 01:07:02 瀏覽:678
電子表格如何製作會員 發布:2024-05-19 00:51:35 瀏覽:340